何讓會稽軍北上,端了襄王的後路。”
真不知道誰不知兵事!寧致遠暗暗一咬牙,“天家聖明。”
聖明個毛線!會稽兵抵擋荊王還來不及,金陵還有一個態度曖昧的寧王,讓會稽軍北上——真是虧你想得出來。
寧致遠勸諫未果,而博靈軍在三湘,果然是遭遇了敗績。
荊王能臨時湊出的兵馬,也就三萬餘人,但是關鍵時候,荊王招攬的各地義勇,紛紛向東西兩路撲去,阻礙他們回援中路。
而中路除了兵勇,荊王納賢館的賢士紛紛出動,組成了一支總數逾萬的突擊隊。
這突擊隊不是士兵,而是一支一支各行其是的小戰鬥隊伍,他們不能跟博靈的大軍作戰,但是隱藏在一邊,逮著空子就衝上來廝殺一番,嚴重地打擊了博靈軍計程車氣。
如此糾纏了二十餘天,博靈軍裡一支萬餘人的丁壯後勤隊伍,終於在這樣永無止境的打擊下,四散潰逃了。
博靈軍頓時亂了陣腳,一支由新兵蛋子組成的軍隊,哪怕士氣很高,也最怕遭遇這樣的意外,所謂的鐵軍,真的不是一天能練成的。
所幸的是,荊王的軍隊,也沒有太多的戰鬥經驗——他們只是訓練的時間比較長。
因為荊王的軍隊沒有及時發起攻擊,給了中路軍整頓的時間,而東路軍三萬人馬得到訊息,果斷地拋開了跟自己纏鬥的對手,馳援中路軍。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戰,兩天就見了分曉,中路軍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不得不分兵兩處,一路向博靈方向退去,一路向西路軍靠了過去。
博靈郡方向,又來了一支三萬人的生力軍,收留了潰兵和丁壯,秩序井然地向後退去,荊王府倒是想繼續追擊,但是他們的兵力實在有限,不能趁亂追擊,就只能目送對方離去。
博靈郡接應的軍隊,也沒退回博靈去,而是在臨近邊界的地方,紮下了大營,算是楔進三湘的一顆釘子。
西路軍本身就是一支一萬人的偏軍,打得很辛苦,攻城掠寨不說,還要為中路軍的右翼。
所幸的是,正是因為打得辛苦,他們安營紮寨都很有章法,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向南推進。
在猛然地遇到中路軍和東路軍潰兵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亂了陣腳,直接將潰兵引到身後,直面追來的荊王大軍。
荊王府在這一片的戰場上,其實是以少打多以亂取勝,見到對方戒備森嚴,估計倉促之間討不了好去,就停下了兵馬整頓。
於是接下來的局面就是,兩萬荊王的兵馬,對著四萬多的博靈軍隊——其中三萬多是跑沒了建制的。
博靈軍想要整軍備戰,但是荊王軍根本不給他們這個機會,一日一夜之間,周遭就冒出了三四萬人馬,都是荊王府收編的各種稀奇古怪的軍隊,以及地方上的戰兵。
面對這樣的局勢,博靈人做出了一個選擇,“撤,撤到雷谷的地盤上!”
這是出兵前,王軍役使曾經吩咐過的,此去三湘,打得順也就罷了,打得不順的話,往雷谷撤,那裡有咱博靈人。
因為安置三湘流民的時候,博靈郡用了不少軍隊配合,所以大家從流民口中得知,三湘有一個大名鼎鼎的雷谷,也在安置流民。
但是雷谷是否有博靈人,這就是大家不知道的了。
李永生三個字,在博靈中上層,或許有點名氣,但是大多下面的人,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然而,此刻的博靈人,也沒有別的選擇了,只能賭一把,希望雷谷不但能庇護流民,還可以庇護朝廷軍隊。
第六百七十五章 小人物的夢想
張十一是個瘦小的中年人,這大抵是小時候營養不良所致,聽他的名字就知道,排行十一,而張父只是桐靈縣的外來戶,兩口子生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