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權威的氣息,便會立即放棄自己的主張或信念,轉而去迎合權威的說法,這樣他們自然而然就被說服了。
必須注意的是,光環效應雖然能使人們很快地瞭解一個人,但卻不可忽視其負面影響。在光環效應的心理作用下,由於很難分辨出好與壞、真與偽,所以人們很容易被別人利用。
2錦上添花的馬太效應(1)
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勝利會增加我們的資源,增加我們再次獲勝的可能。換言之,我們應該追求那些可以持續為我們帶來“附加價值”的勝利。這一原則要求我們不僅要獲勝,而且要以正確的方式和手段獲勝。
成功是成功之母
英語中有句名言叫Successbreedssuccess,翻譯成中文是“成功繁殖成功”或者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往往會選擇生意比較好的飯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我們也不願意去一個客人寥寥的飯店。到醫院就診,我們寧願排長隊也不願到同一個科室的另一名不需排隊的醫生處就診。
我們常常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卻很少聽說“成功是成功之母”。大概人們認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就林肯、愛迪生這樣的偉人,而從小就有天賦的年輕有為者總會出現“夭折”的悲劇;也許正是因為人們覺得林肯、愛迪生之輩在成功者中所佔居多,才使人們有了“成功無法孕育成功”這個結論吧。
我們承認失敗可以鑄就人生,因為失敗能磨鍊人的意志,失敗能讓人清醒,失敗能激起人更大的鬥志。但成功之路並非都是由失敗的基石鋪墊的,不斷地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才是正常的。
成功與失敗也有兩極分化的馬太效應,成功會使你更加自信,更加越能成功;而失敗會使人產生失敗感,從而離成功越來越遠。拿破崙一生曾打過100多次勝仗,勝利使他堅信自己會所向披靡。而中國古語所說的“屋漏偏逢連陰雨”、“禍不單行”正是失敗馬太效應的寫照。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絕對的,它有一定的適用範圍。試想一下,如果你屢屢失敗,從未品嚐過成功的甜頭,你還有必勝的自信嗎?你還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如果你沒有成功的經歷,別人就不會把機會交到你手裡,不要怪別人,你要做點東西出來,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成功的最大好處就是:別人對你有了信心,從而會給你更多和更大的機會。有了更多和更大的機會,你才可能發揮所長。
所以,成功有倍增效應,你越成功,就會有越多機會,也會越自信,而自信和機會又會使你更容易取得成功。從這個角度來說,成功是成功之母。
然而,由於某些人的成功幾乎都源於無數次失敗的經歷。所以,人們認為他們的成功是失敗的積累。甚至有些人認為失敗次數越多,成功的希望越大,有的還以失敗為榮,美其名曰:“失敗乃是成功之母。”
但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失敗很難成為成功之母。因為只要有兩三個決策錯誤,公司就可能破產,機遇一旦失去就很難彌補。
既然成功如此重要,我們不禁要問,成功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成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失敗可以使你吸取教訓,引導你走向成功,而成功則為你提供寶貴的經驗,為下次新的更大成功奠定基礎。
近代物理學的先驅伽利略在力學和天文學方面都有著突出貢獻。1609年他研製出了一架簡陋的管狀儀器,用它可以看到放大的物體。隨後他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增大管狀儀器的放大倍數,終於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端。隨後他又用這架望遠鏡觀察天象,發現了月亮上的山谷、木星的四個最大衛星、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