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但為什麼往往都能奏效呢?
……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用心理學上所謂的“光環效應”解釋:當一個人在別人心目中有較好的形象時,他會被一種積極的光環所籠罩,從而被賦予其他良好的品質。
由於光環效應可以增加人們對未知事物認識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使得人們在認識事物方面達到“好者越好,差者越差”的效果,所以它也是形成馬太效應的又一個主要因素。
光環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評價傾向,是個人主觀推斷泛化和擴張的結果。由於光環效應的作用,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一旦變為光圈被誇大,其他優點或缺點也就退隱到光圈背後視而不見了,嚴重者甚至可以達到愛屋及烏的程度。
當你對一個人產生好感時,他的身上會出現積極的、美妙的甚至是理想的光環。在這種光環的籠罩下,不僅對方外貌、心靈上的不足被忽略,甚至連他所使用過的東西、跟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你都感覺很不錯。
雖說歌星、影星與廣告中的商品質量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是,由於光環效應的作用,明星做過廣告的商品很顯然會比那些小人物做廣告的商品更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同。
中國俗話“情人眼中出西施”,也是這種光環效應的結果。熱戀中,鍾情的小夥子認為他心愛的姑娘是皎潔的月亮,被陶醉了的姑娘覺得她的意中人是熾熱的太陽——雙方都被理想化了。
所以,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並不總能實事求是地評價一個人,而往往根據已有的瞭解來推測他的其他方面。我們常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性,從區域性資訊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根據最少量的情況對別人作出全面的評價。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容易使人產生光環效應的兩個因素是外貌和權威。
一般說來,外貌的魅力是最容易導致光環效應的因素。即使在強調個人意識的今天,光環效應也並不因為人們追求個性化的行動而減弱。青少年追星族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很多青少年因為喜歡一個歌星或影星而極力地模仿這位歌星,從服裝、髮型到說話做事的方式,無一不是竭盡全力加以模仿。
美國學者羅伯特?B。西奧迪尼在他的營銷學著作《影響力》一書中指出,人們通常會下意識地把一些正面的品質加到外表漂亮的人頭上,像聰明、善良、誠實、機智等等。但科學研究表明,外表的吸引力和自信心之間沒有明顯的關係,一些外表有吸引力的人並不像旁觀者一樣對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充滿信心。外表漂亮的人意識到他人對自己的正面評價不是基於他們真實的個性和能力,而是由於外表吸引力的光環效應。因為受到這些矛盾和混亂的資訊影響,很多外表漂亮的人對自己反而更沒有自信了。
在勸說對方時隨意地提起知名人士或權威人士,或者引用專家的意見並在言談舉止中表露出你對這些人十分熟悉,將會大大提高你的成功率。
環繞地球一週的麥哲倫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獲得西班牙國王卡洛爾羅斯的幫助,據說就是利用了光環效應。當時,自哥倫布航海成功以來,許多投機者或騙子為求得資助頻頻出入王宮。麥哲倫為表明自己與這些人不同,在覲見國王時特地邀請了著名的地理學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
帕雷伊洛將地球儀擺在國王面前歷數麥哲倫航海的必要性及各種好處,說服卡洛爾羅斯國王頒發航海許可證。但在麥哲倫等人結束航海後,人們發現了他對世界地理的錯誤認識及他所計算的經度和緯度的諸多偏差。可見,勸說的內容無關緊要,卡洛爾羅斯國王只是因為那是“專家的建議”而認定帕雷伊洛的勸說值得信賴。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幾乎都在無意識地、執拗地利用著光環效應。大多數人只要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