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何以在十六世紀、十八世紀誕生,總結歷史經驗,以有助於呼喚新世紀《紅樓夢》的誕生。12。《金瓶梅》雖然是一部白話長篇小說,但卻是一部非常難讀的作品。它意象複雜,意蘊豐富,充滿矛盾:襲舊與創新、方生與方死、卓見與謬誤、偉大與渺小、進取與絕望、叛逆與迴歸、冷與熱、表與裡、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愛與憎、靈與肉交織在一起,所以至今我們還沒有深入探得它的奧秘。有人說蕭伯納的作品是個偉大的驚歎號,易卜生的作品是個偉大的問號,曹雪芹的作品是偉大的驚歎號又是偉大的刪節號。我們可以說,蘭陵笑笑生的作品是上百個問號組成的偉大問號。作者之謎、成書之謎、政治背景之謎、評點刊印者之謎,一個個問號等待我們索解回答,等待我們探測其中的奧秘。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1)
在清康熙年間,張竹坡的《金瓶梅》評點,總結《金瓶梅》寫實成就、章法結構、塑造人物的藝術方法,駁斥“淫書”論,開創了《金瓶梅》評論的新階段。張竹坡的小說評點,是小說理論的寶藏。張竹坡的《金瓶梅讀法》共一百零八條,是《金瓶梅》評點的綱領,是張竹坡研究鑑賞《金瓶梅》成果的結晶。把評點者的感受、分析、理論觀點,以序文、讀法、回前評語、眉批、夾批等文字,具體地生動地記錄下來,和小說原文一同刊印,造成一種複合型的文字。金聖嘆、毛宗崗、張竹坡等古代文人的小說評點是一筆珍貴小說評論遺產。在歷史上影響到對小說的理解,影響到作家的創作。我們今天的讀者閱讀鑑賞古典原著《金瓶梅》會有新的欣賞角度和接受視野,我們從作品中總結出的理論、感受會更豐富。張竹坡的《讀法》為我所用,推陳出新,用舊材料引發出新的東西。既借鑑《讀法》,又要超越《讀法》。第一,張竹坡以叛逆精神、青年才氣評價被禁燬之書《金瓶梅》,認為《金瓶梅》作者是大手筆,《金瓶梅》是一部史公文字,是作者發憤之作。張竹坡評點《金瓶梅》,寫《金瓶梅讀法》時,年僅二十六歲。少年氣盛寫評點,打破傳統偏見,極具眼力地指出:“《金瓶梅》是大手筆,卻是極細的心思做出來的者。”(讀法一百零四)在《讀法》三十四、七十七中評《金瓶梅》是一部《史記》,“是龍門再世”,《金瓶梅》有憤懣,是一部憤書。張竹坡繼承和運用發憤而作、不憤不作的進步文學思想來評價《金瓶梅》,他具體感受到了書中充滿的憤懣氣象,感受到了作者對黑暗現實作真實描寫時表露的憤恨之情。他認為“作者必遭史公之厄而著書”“必大不得於時勢”,“作者無感慨,亦必不著書”(讀法三十六)。《金瓶梅》第七十回《老太監引酌朝房二提刑庭參太尉》回評說:“故此回曆敘運艮峰之賞,無謂諸奸臣之貪位慕祿,以一發胸中之恨也。”
第二,評論全書章法結構,概括為:兩對章法,參伍錯綜:張竹坡在《讀法》第八條中說:“《金瓶》一百回,到底俱是兩對章法,合其目為二百件事。然有一回前後兩事,中用一語過節:又有前後兩事,暗中一筍過下,如第一回,用玄壇的虎是也。又有兩事兩段寫者,寫了前一事半段,即寫後一事半段,再前半段,再完後半段者。有二事參伍錯綜寫者,有夾入他事寫者。總之,以目中二事為條幹,逐回細玩即知。”張竹坡對《金瓶梅》的章法結構總體上概括為兩對章法,合其目為二百件事。他以《金瓶梅》崇禎本為底本,將其一百回目錄簡化為《第一奇書目》,每目四字概括兩件事,合百回目計二百件事。如:一回熱結冷遇;二回勾情說技;三回受賄私挑……在整理校注《金瓶梅》張評本時,筆者把《第一奇書目》視為張評本總評中的一篇,而不宜略去。據各回結構層次,張竹坡又進一步概括為四種結構方法:前後兩事,用一語過節;前後兩事,暗中一筍過下;兩事交錯敘述;兩事參伍錯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