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選擇,戰略打擊部隊需要他,第一師的戰友需要他,而且他還保持著兩項最高轟炸紀錄(一是出擊次數,二是投彈噸位),他想保持這個紀錄!
在蔣時寬駕駛的“頭雁二號”後面是第一師兩個團的轟炸機(另外還有兩個團撤回到了琉球島休整。當時島上部署了太多的戰鬥機,而且還要儲備大量物資,因此無法部署滿整個第一軍的轟炸機。飛行員也需要休息,轟炸機更需要做定期大修,因此每個師的四個團都是輪番上陣的,而不會一起被派到前線去),再後面是冒廷敦准將率領的第二師兩個團,最後是柳向志准將麾下的第三師的兩個團。
六個團超過1000架的轟炸機是分別從四座島嶼上起飛的,最後在亞松森島北面50海里上空匯合,編成了三個大機群(實際上還是以師為單位編隊的,只是機群之間的距縮短了很多),隨即就浩浩蕩蕩的向南飛去。
在經過了亞松森島的時候,為轟炸機群護航的五個中隊的戰鬥機已經升空。海航在同時接到了命令,這些戰鬥機將把轟炸機群護送到帕甘島南部空域,然後就必須返航了,它們不能為轟炸機提供全程護航。
在從帕甘島附近飛過的時候,如同蔣時寬准將所預料的一樣,帕甘島上的美軍戰鬥機準時出現,向轟炸機群殺了過來。
“都跟上,別掉隊了,讓那些‘老鷹’們去幹掉‘麻雀’!”蔣時寬飛在最前面,他是看著美國戰鬥機俯衝過來的,但一點都不害怕。“老鷹”是轟炸機飛行員對護航戰鬥機的親暱稱呼,而“麻雀”則是對美國戰鬥機的戲稱。
第一軍幾乎沒有新手了(對日戰略轟炸後期,轟炸機的損失微乎其微,而在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中損失的轟炸機還沒有補充上來),跟在蔣時寬屁股後面的飛行員都身經百戰。那些護航的戰鬥機也不例外,就在這十多日的激戰中,海航又誕生了三十多個王牌戰鬥機飛行員。部署在帕甘島上的幾乎都是效能已經嚴重落後的f4f,美軍航空兵中數量有限的f4u全都部署在了塞班島與關島上,執行保衛重地的防空任務。
f4f根本就不是“隼”的對手,各方面的效能差距太大了。也許,f4u(早期型號)還有能力與“隼”一爭高下,可現在前來攔截的根本就沒有這種美國海航現在最好的戰鬥機。
很快,天空中還出現了“尖鼻子”的美國陸航戰鬥機。
“師長,那好像是敵人的陸航戰鬥機!”
“看到了,狗孃養的,看樣子,今天我們要捅馬蜂窩了!大家都坐穩了!”蔣時寬一邊吼叫著,一邊操作著飛機開始爬升,“‘大雁’們,全都跟我爬升,帶著他們到高空去,讓戰鬥機都跟上來!”
美軍戰鬥機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時效能就將急劇下降(實際上,這是當時所有戰鬥機的通病,直到渦輪增壓器,以及更先進的發動機出現,這個問題才會得到實質的解決。而採用了渦輪增壓器發動機的“食雀鷹”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效能及時到戰爭後期都不算落後),而唐帝國戰鬥機在高度超過5500米之後,效能才會急劇下降。“狼鳩”在高空飛行時更有效能優勢。
美國海航與陸航的戰鬥機很快都被“隼”給趕開,空戰對轟炸機群的影響並不大,只有幾架轟炸機被擊落,十多架負傷脫離了編隊。可麻煩還遠遠沒有到來呢。
在美軍的第一波防空戰鬥機退去之後不久,轟炸機群已經飛到了阿拉馬甘島上空,很快就飛越了這座小島,朝著美國艦隊航行的方向飛去。護航戰鬥機在阿拉馬甘島南面大概120海里處與轟炸機群分開,然後掉頭返航了。在開始的空戰中,戰鬥機消耗了大量的燃料,這已經是這些“隼”的極限飛行半徑,再不返航,它們就只能在海上迫降,飛行員就只能等著被打撈起來。
蔣時寬朝那些搖動著翅膀,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