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百分點;受過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比重從34。0%和11。1%上升到35。8%和13。4%,分別上升了1。8和2。3個百分點;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比重從3。6%上升到5。1%,上升了1。5個百分點。但從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結構看,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還很低,只佔18。5%,特別是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更低,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
五、城鎮人口比重不斷提高。2005年,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43。0%,比2000年的36。2%,提高了6。8個百分點。總數達到56212萬人,比2000年的45906萬人多10306萬人。2001…2005年期間,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加2061萬,年平均增長速度為4。13%。城鎮人口比重的不斷提高,是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序不斷加快以及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不斷持續轉移綜合作用的結果。儘管我國的城鎮人口比重近幾年提高較快,但從國際對比看,仍有一定差距。與世界平均水平的48%還相差5個百分點,更遠遠低於發達國家75%的水平。
六、人口老齡化加速。2005年底,我國65歲及65歲以上老齡人口超過1億人,達到10055萬人,比2000年多1183萬人;佔總人口比重達到7。7%,比2000年的7。0%上升了0。7個百分點。實際上,在2001年,0…14歲少兒人口比重已經下降到22。5%,65歲及65歲以上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到7。1%,老少比為31。6%,年齡中位數為32。3歲。根據聯合國對人口年齡結構型別的定義,即65歲以上老人比例大於7%的人口為老年型人口,4%…7%為中年型人口,低於4%的為年輕型人口,我國人口總體上已經*老年型人口了。
中國的人口老化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0~2000年,中國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轉變;第二階段為2000~2020年,這時中國將變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國家;第三階段為2020~2050年,這一階段將是中國人口老化的嚴重階段。令人擔憂的是,在中國人口總體老化的同時,老年人口內部也在不斷老化。據人口學家預測,21世紀上半葉高齡老人每年平均增長速度是51‰,而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9‰,總人口在達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長速度可能只有7‰。毫無疑問,高齡老人是增長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高齡老人,因為大多數60~70歲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的簡單能力,7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帶病生存甚至臥床不起的機率最高。
正如人們關心人口數量一樣,人們之所以關心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出自對人口與發展之間關係的關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人們考慮的主要是人口總量變動與發展之間的關係,而對人口結構特別是年齡結構的變動與發展之間的關係沒有予以充分的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人口老化的出現,人們逐漸認識到人口年齡結構變動比人口總量變動對發展的影響更大,因為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同人口數量的增長一樣,會給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而且這種變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遠比人口數量的增長給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要複雜得多。如果我們只考察人口總量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將所有不同年齡的人都視為具有相同特徵的“同質”的人,這樣的考察方法會抹煞不同年齡的人不同的社會經濟含義。
隨著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老化這一不可避免的客觀現實的到來,中國在70年代初開始全面實施計劃生育和人口控制政策。現在政府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全國計劃生育網路,其人口控制的措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發達國家在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