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基本上完成了生育率的轉變。但是從發達國家生育率轉變的歷史考察,率先完成生育率轉變的法國,粗出生率由30降至20用了77年,瑞士和瑞典都用了44年,比利時用了38年,美國(白人)、荷蘭及英國分別用了32年、29年和27年,生育率轉變非常快的日本也用了17年。而中國粗出生率由1972年的29。92%降至1977年的19。91%僅用了短短4年時間。這充分說明計劃生育的人口控制政策在中國人口轉變過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據估計,從1971到1990年,我國共計少生了3。8億人。
根據聯合國1990年的《世界人口監測》提供的劃分方法,中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低生育率國家的行列。在低生育率國家中,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低,城市化水平僅高於泰國,也處於低水平階段。與60年代後期同中國生育率水平相近的國家或地區相比,中國是生育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1990年,雖然中國生育率水平比亞洲(3。3%)、拉丁美洲(3。5%)和非洲(6。1%)都低,但同歐洲(1。7%)和北美(2。01%)相比仍然較高。
由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儘管總和生育率已降至2%的低水平(1992年),但每年人口仍淨增近2000萬,人口低生育率和高增長數量之間的矛盾,是中國這一人口大國最根本的特徵之一。如此龐大的人口總量和人口增量,無疑給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世界範圍內人口控制的實踐已使人們形成某種共識,即人口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發展問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我國制定人口與發展戰略的基本方針,然而處理人口與發展關係的另一個重要的現實方面是如何充分合理地開發和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它不僅具有深遠的社會經濟意義,而且對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資料
………【第六節 影響人口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中國封建社會晚期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下降歸於人口增長。其實西歐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也出現了人口增長現象,不過,西歐人口增長快,生產增長得更快。在西歐歷史上,甚至可以說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這樣的生產效率:它可以向不斷增長著的人口提供不斷攀升的生活水準。這樣一來,就為生產者逐步積累財富,即“前原始積累”創造了前提條件。
我國人口的增長與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無政府狀態、提倡多生、三個多兩個好、夫婦倆只生一胎。提倡多生、人多力量大,這是具有帝皇思想的政治家為了稱霸世界而提出來的戰略決策。馬寅初不識時務,主張控制人口,結果被貶回家。好在他以史為鑑,寧靜致遠,享百年安祥。後來人們發現生出來的兒女張口要吃、閉口要工作,沒有生個孩子而已那麼簡單,真正搞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是上世紀後期才有的事情。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預期壽命還會不斷增加,但由於已達到較高水平,估計也不會提高得太快。但另一方面,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會導致死亡率上升。據第五次人口普查,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已降到0。67。本由於現行的生育政策在今後一段時期內不會發生變動,而現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作用,“少生優育”觀念已深入人心,所以儘管今後10年獨生子女的婚齡人口比例會不斷增加,從政策規定上說,他們比上一代的生育水平有提高的可能性,但估計也不會導致婦女生育率有多大升高。由於生育率和死亡率都很低,所以可以肯定,在今後的10年內,人口的自然變動對人口變動影響不大。
影響人口增長的直接因素主要有社會經濟條件、人口政策、傳統文化和意識,政治因素和人口理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