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位,賦予他“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功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絕對是不對稱的。“師為上、生為下;師為主、生為僕;師為尊、生為卑”,這樣一種長幼尊卑的等級觀念貫穿於整個教育的全過程。*社會完全從自己的意願出發去管束兒童,而少有兩代人之間的平等對待、相互溝通、相互交流。放縱和抑制在這裡獲得了某種統一,對兒童的寵愛必須服從於訓練和教育的要求。儘管社會在發生變化,但這種獨特的育兒文化卻在一代代中國人中延續,經過長期的因襲過程*為歷史的積澱物而沉入到人們的深層意識當中去,並透過潛意識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習俗式的潛意識不是個人的,而是民族的,因而也是根深蒂固的,表現出來就是民族特徵的集體無意識行為。對於今天的許多中國人來說,望子成龍甚至比自身成龍更重要,他們並不深究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只是憑藉著一種歷史的慣性去行事,或者,他們只是把上一輩對待自己的方式不加思索地轉移給下一代。他們可以含辛茹苦,讓孩子有一個優越的處境,獲得細緻周到的照顧。但同時他們又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把孩子拋到一個激烈競爭的環境,甚至泯滅美好的天性,違反孩子的意願和興趣,逼著他們去上各種特長班,去?奧校去超負荷地學習,去死記硬背大量無用的知識。或者過分寵愛,或者過分苛求,似乎很矛盾,但在很多父母看來這樣做卻是順理成章的,他們說:“這都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他們已經用慈嚴並重把矛盾的兩個方面盡善盡美地統一起來了。

這樣一種育兒文化或推動中國教育的發展,或阻礙中國教育的進步;或奔騰起伏,或緩緩流淌。但它從來未曾銷聲匿跡,而是活躍在人們思想的深處,支配著中國教育發展的走向,它更滲透了教育的各個層次,逐步地制度化,形成了今天的以能力為本位、以選拔為基本特徵、以應試為主要內容的精英教育制度。這種教育制度犧牲了大多數人的發展,泯滅人的美好天性,抑制人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家庭成員對孩子的要求。態度前後也要一致。此一時、彼一時,不能高興時就無原則,一味寬容,不高興時就無原則,一味寬容,不高興時就一概禁止,斥責。不能說話不算數,前後矛盾,家長說錯了。應當認錯,甚至道歉,為孩子樹立知錯改的好榜樣。家長的威信會更高,教育效果也就強了。

這樣一種育兒文化影響到學校中來,成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成了社會對個人進行鑑別和選拔的一個篩選器,每個人都被迫透過這樣一個機制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個以能力為本位的社會,在進行社會分工的時候,必須把才能與機會、努力與報償統一起來,才能體現社會的公平。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篩選機制是一種體現現代社會公平的必然選擇。但是,被過分強化了的學校篩選功能使得學習在促進個人發展方面的功能難以發揮,在殘酷競爭的環境下,學生的人格遭到扭曲,極大地損害了一代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這又是現代學校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嚴格的等級制度、機械的記誦之學、壓抑人性的教學方法導致了種種極其荒謬的結果。一次考試就能決定一個人的終生,一個偶然的失誤就能斷送一個人的前途,這又是極不公平、極不人道的。

綜觀以上所述,我們看到建設和諧家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中國有句古訓叫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深刻闡述了家庭建設對於國家和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建設和諧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包括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和諧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問題聯結著個人和社會。家庭成員的素質修養、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等因素控制和主導著家庭中每個成員的情感和行為,家庭成員的喜怒哀樂,往往會影響到社會。如果千千萬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