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後來,我改為《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以後我又把“一切”二字去掉。最後,楊西光加上“唯一”二字,成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科學無禁區”這個論斷,來自周揚。(三)我在修改文章的過程中吸收了楊西光、馬沛文、王強華、孫長江、吳江提出的意見。〔40〕

中央黨校的人又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據沈寶祥說,胡福明於4月14日、15日改了一次。由於他急於離京,沒有來得及把討論的觀點全部反映出來。馬沛文、王強華後來根據楊西光和會議討論的意見接手修改,“才把上述觀點基本體現出來了”〔41〕,這就是4月20日的修改稿。第二天,稿子送給了孫長江,由他繼續修改。在隨後的兩天裡,馬沛文、王強華、楊西光又討論了一次,並作了修改,然後再把稿子送給孫長江。經過4月20日、23日、24日連續三天的修改,文章“增加了內容”,即:文章的結構由三大段變為四大段;突出了鄧小平關於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觀點;闡述了理論聯絡實際的關係;加重了結尾部分的分量。

2。 一個常識性問題引起的討論(7)

在此期間,楊西光曾兩次到中央黨校同吳江、孫長江交換過意見。此後,孫長江以胡福明的文章和這次談話的意見,還有他們自己寫的文章為基礎進行修改。經過這次修改,文章“質量上有了提高”,而且“對原來的稿子做了不少刪削,約一半多段落是重寫的,對真理和社會實踐作了定義式的簡明界說,使邏輯和文字敘述以及定論都更加清楚,更加精確。”此外,文章還舉了毛澤東1958年修改《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按語個別提法的例子,“使文章的論據增加了分量”。最後一段寫得更加有力,提出要反對躺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現成條文上,指出共產黨人要有責任和膽略,研究生動的實際生活,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這就使現實問題的針對性有了加強”。孫長江在修改時還加了小標題,“使主題和表述更加鮮明”。〔42〕

作為當事人之一的孫長江,在文章發表6年之後給《光明日報》社和總編輯寫了一封信,講了修改這篇文章的一些情況。他說,1978年3月間,吳江根據胡耀邦的意見,在向中央黨校副校長馬文瑞彙報後,指定我為《理論動態》寫一篇文章,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題。這時候,《光明日報》也想搞這個問題。楊西光得知上述情況後,請人告訴我,他們有篇同類文章,希望幫著搞。4月中旬,楊西光派人接我到報社,討論那篇稿子。胡福明在場。4月21日,《光明日報》王強華把胡福明根據大家意見修改後的文章小樣送給我,同時也送給了吳江,題目是《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吳江看完小樣後,認為文章寫得有勇氣,但理論和邏輯性較差,叫我儘量把兩個稿子捏在一起,吸收胡文的好意見,題目還用我們原來的。我搞出一個稿子,由吳江修改、補充,然後送給胡耀邦審閱。但他認為,文章“基本上重寫了”。〔43〕

孫長江在信中還提到了署名的問題。他說,儘管文章基本上重寫,但在落款上還是寫了“《光明日報》社供稿,作者胡福明,本刊作了修改”。吳江考慮到修改後的文章吸收了人家的稿子,也就表示同意了。但是,後來有人提出,文章實際上已經重寫了,整個過程胡福明都沒有參加,而且其中有些是領導同志的意見,因此,再用外稿作者的名字已經不恰當了。經過再三斟酌,刪去了“作者胡福明”這句話,改為“光明日報社供稿,本刊作了修改”。

從以上幾位當事人的回憶來看,這篇文章在正式發表之前,經過了幾個人的修改。所以,胡福明認為,“這篇文章成為集體創造”。雖然《理論動態》在發表這篇文章的時候,將胡福明的名字刪掉了,但承認文章由《光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