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三萬明軍,八千朝鮮軍,抵至平壤城。
南兵在前,開始伐木製作鹿角,構建營地。
平壤是朝鮮三京之一,是大城,倭寇又著力加強城防,短時間內很難攻破,必然要建營圍困。
南兵多是步兵,用於構建營地。北兵多是騎兵,用於機動防禦。
朝鮮軍隊,自顧自,明軍不管他們的營地,也不用他們幫忙構建明軍的營地。
就他們那水平,他們敢幫忙構建營地,明軍用著還不放心呢。
構建營地的同時,明軍在平壤城四面立起大旗,旗上所寫為:朝鮮軍民自投旗下者免死。
攻城的時候難免有傷亡,先把事情講清楚,主動來投的,什麼都好說。等真打起來,管你是誰,是死是活,很難保證。
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二人親自帶人圍繞平壤城四周,探查地形。
平壤城東與城南,兩面臨江。城西城牆沿倉光山勢修築,地形險要。城北的牡丹峰地勢極高,居高臨下,山勢俯壓整個平壤城。
倭寇佔領平壤城後,不斷構築工事,按照本國的模式,修築了六座內城以加強城防,其中,尤以牡丹峰上的松山城為最。
倭寇修築防禦工事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環查四周,平壤城,北倚牡丹峰,西枕蒼光山,東傍大同江,三面據險,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等到二人查得平壤城的敵情之後,一碰眼神,平壤城不好打,但二人皆是戎馬一生,什麼樣的情況沒有經歷過。
沒什麼好說的,打就完了。
李如松騎馬來到二人近前,一拱手,“寧遠伯,騰衝伯,軍隊、火炮都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攻城。”
“按照原定的作戰計劃,東南西北四面一起動手。”
“末將領命。”
隨著寧遠伯李成梁一聲令下,明軍以及朝鮮軍紛紛行動。
雖然是四面一起動手,但終究還是有準重點的,那就是牡丹峰上的松山城。
牡丹峰為平壤城防體系中的最高點,松山城中的倭寇可以依託城牆,居高臨下,以高打低。
事先,明軍對平壤城的城防體系已經有了大概瞭解,知道城北的牡丹峰上的松山城最為難纏。
所以,李成梁安排攻城將領時,把最難啃的牡丹峰以及七星門,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李如松。
明軍最不缺的就是火炮,單單是遼東、薊州、昌平、保定等軍鎮的官兵攜帶的大將軍炮、虎蹲炮、滅虜炮、小信炮等火炮,大大小小就有上千門。
此外,還有神機營攜帶的千餘門火炮。
當然,這些火炮有大有小,有的不適合攻城。
不過,僅僅是擺在平壤城外的火炮數量,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經過改良後的大將軍炮。
日本境內,有很多金銀礦,但鐵礦卻是稀少。因此,倭寇的火銃製造技術很發達,但極少有火炮,盔甲數量更是少的可憐。
當看到城外明軍那黑洞洞的炮口時,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兩個人的臉上,露出難色。
“開炮!”神機第一鎮主將董一元的聲音剛落,上百門火炮咆哮著吞吐出炮彈,如天女散花一般全部砸向平壤城。
“不要慌!”小西行長大喊,“不要亂!”
然而,人的喊聲,如何抵的過炮火聲。
隆隆的爆炸聲,將小西行長的聲音淹沒於無形。
大炮彈如隕石墜地,小炮彈如天女散花,每有炮彈落地,必伴隨著房倒屋塌,血肉模糊。
磚塊瓦礫四濺,斷臂殘肢橫飛。城牆、城頭、城內,一片哀嚎之聲。
守城的倭寇,都是從戰國時代殺出來的,都見過世面,面對火炮,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