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慶言用一種極其稀鬆平常的口吻,說出令人震驚的話。
就連經歷大風大浪的銘獻帝,此刻心中也是震驚不已。
不是說這件事情,太過驚世駭俗。
在銘獻帝眼中,慶言還是一個並不重要的小人物,為何能夠看透此間真相,並且可以如此輕描淡寫的說出口。
銘獻帝從自己的思索之中,再次回過神來,目光灼灼的看著慶言。
“你有何證據,能夠證明此事的真實性。”
聽到銘獻帝的話,慶言絲毫不見慌亂,心思縝密的說道。
“大吳皇帝陛下,你可知我面對董祈的時候,為何對於兩位皇子驗屍之事,始終閉口不談?”慶言反問道。
聽到慶言的問題,銘獻帝也很給面子的說道。
“但說無妨。”
“因為此事,涉及我在大齊調查的一起案子,名叫貢品被劫案,陛下應該有所耳聞吧?”
聞言,銘獻帝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
“此事和兩位皇子遇害又有何關聯?”銘獻帝神色不解問道。
“當初,此案的主辦官也是外臣,關於貢品被劫案,最後一起發生在京都外三十里外,當時對方派出了大量高手,想要趕盡殺絕。”
“但是最終卻還是留下了兩個活口,讓他們能夠逃回京都,貢品被劫案才公之於眾。”
聽到這裡,銘獻帝的臉上依舊透露著不解神色。
“我還是沒能聽出,這兩件事情有何關聯。”
此時,銘獻帝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慶言對著銘獻帝躬身行了一禮道:“陛下還請稍安勿躁,此中細節眾多,還請我細細道來。”
隨後慶言便說起了當初負責押送貢品隊伍,在京都外涼棚,喝到有毒的茶水之事。
並且,慶言還把當時喝下茶水的使臣死狀,和銘獻帝描述了一遍。
聽到慶言的描述,銘獻帝這才明白慶言的用意。
三皇子和七皇子死後的死狀,與當初押運貢品使者的死狀幾乎一致。
如果說,都是因為同一種毒藥而死,那皇宮之中出現的毒藥又從何而來的呢?
銘獻帝一想,頓時心頭一緊。
畢竟,這種毒藥殺人於無形,在特定的情況下,甚至能偽裝成落水溺亡,這實在是有些太過讓人駭人聽聞了。
慶言看著龍椅之上的銘獻帝,神色恭敬道。
“大吳皇帝陛下,不知這個訊息,您是否還滿意?”
聽到慶言的話,銘獻帝思忖片刻後,頷首道:“此訊息,價值極大。”
聞言,慶言再次躬身行禮。
“既然此端事了,那我便不在此叨擾皇帝陛下,我便先行退下了。”
銘獻帝頷首,慶言在大太監的帶領下,離開了御書房。
就在兩人踏出御書時,龍椅之後,就走出一個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