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的衛所,軍官都是配置身邊的親兵,對於普通軍士,不聞不問,這樣的發展趨勢,已經是將軍隊看做保護個人利益的工具了。”
“朝廷的政策,確實需要改變,但不是現在。”
“牽一髮動全身,值此危難之際,朝廷最需要的是穩定,流寇作亂,已經令朝廷不堪重負,我以為,最好的時機,還是在剿滅流寇之後,朝廷想辦法,對軍戶制度和軍屯制度,做出來改革,其實這種改變,已經慢慢的出現了,江寧營就是例子啊。”
蘇天成說出來這些話,張溥沒有感覺到吃驚,在他的內心裡面,早已經將蘇天成當做了聖人對待的,普通人怎麼可能做出來如此大的成績,怎麼可能有著那麼多的遠見卓識,可以說,大明朝的未來,就是寄託在蘇天成的身上的。
“大人的教誨,下官記住了,這些話,下官是不會說出去的,只是有著這樣的想法,想著給大人稟報一下的。”
“張大人,不必如此的自謙,我早就說過,你還是要拿出來原來的氣魄來,你今日的分析,很是有道理的,這樣的分析問題,日後還是要堅持的。”
聽見蘇天成這樣說,張溥下定了決心。
“大人,下官曾經蠱惑軍士,在京城的時候,也得到了一些大人的庇護,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想著提醒大人,朝廷裡面,還是有大人對江寧營的看法不好的,認為這是動搖了祖宗的制度,認為江寧營將士的待遇太高,只不過因為江寧營立下了諸多的功勳,他們才說不出其他的話語來,若是稍微有什麼紕漏,江寧營恐怕會遭遇到攻擊的。”
“謝謝你說這些,江寧營的模式,與衛所確實有不同,這肯定是會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的,他們站出來反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樣的情況下,江寧營的任務更重了。說起來,江寧營的興旺,你也有不小的責任,建設好了河南府,府衙的銀子多了,自然能夠幫助江寧營。”
張溥離開之後,蘇天成在三堂呆了很長的時間。
張溥說的情況,是真實情況,可能現實情況還要糟糕,弘農衛的事情,只不過是一個引子,大明朝的軍戶制度和軍屯制度,不進行徹底的改革,還會有很多的事情冒出來的,但現在確實不能夠動,特別是牽涉到邊兵,絕大部分都是自己養活自己,軍士已經有了固定的認識,驟然改革,必然引發波動。
抵抗後金的侵襲,主要還是邊兵的作用。
江寧營的這種模式,是經過了幾百年探索之後,才固定下來的,這是蘇天成穿越的優勢,軍隊的建設,必須要專業化和正規化,不要牽涉到其他的事情,若是軍士還要屯田,還要自己養活自己,那他們的注意力,就一定會有所改變,戰鬥力一定會削弱。
好在後金的滿洲八旗、蒙八旗等等,都是堅持這樣的制度,也沒有軍餉,甚至靠著劫掠來過日子,這樣落後的軍隊制度,落後江寧營很多了。
蘇天成再一次想到了,未來的路還很長,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各種挑戰都會出現,一步一步來,做好每一件事情,才是正道。(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正文 第四百零二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
中原地區對春節的重視是無以倫比的,剛剛進入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做準備了,購置年貨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由於這些年的動亂,讓百姓無暇舒心過年了。
河南府今年的情況大不一樣了,新任的知府大人上任之後,著重抓好民生,百姓破紀錄的能夠吃飽飯了,最大的改變在賦稅上面,實際上朝廷的田賦是很低的,百姓基本能夠承受,關鍵是加徵的諸多賦稅,各式各樣,令農民無法承受,如今悉數取消了。
府州縣衙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