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有談判的本錢,可今年開年之後,不長的時間,濟爾哈朗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急不可耐的要求籤署協議了,對朝廷提出來的諸多條件,都是毫不猶豫的應承下來了,濟爾哈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裡面是不是存在蹊蹺啊。”
“大人,談判都是一步步磨下來的,也不必過於的擔憂了。”
楊嗣昌的擔心是正確的,朝廷裡面很快就有了反應。
一部分的御史和給事中,開始上奏摺,認為朝廷每年用於征伐的開銷巨大,直接影響到了民生方面,如今後金韃子俯首稱臣了,大明安定下來了,征伐方面的開銷,應該要大幅度的削減了,更有人直接建議,讓內閣大臣蘇天成回到京城來,大明開國以來,內閣大臣,都沒有出現過領軍作戰的先例。
看見了這些奏摺,楊嗣昌氣的罵娘,朝廷裡面的有些大人,想到的不是大明的未來,出於各方面的目的,揣摩和迎合皇上的思想,也不管這些事情是不是能夠做。
絕大部分的奏摺,楊嗣昌都直接壓下來了,可還是有奏摺直接到了皇上的手裡。
皇上沒有表態,也沒有提出來討論這樣的事情,可朝廷裡面的氣氛,已經開始變得微妙了,似乎蘇天成必須要回到京城,要交出來兵權,成為了絕大部分人的共識。
見到朝廷裡面出現這樣的氛圍,最先開始著急的,是朱審烜,在他看來,就算是後金韃子俯首稱臣了,大明沒有威脅了,蘇天成也不能夠直接回到京城來的,自古以來,掌握軍權的大臣,在外面反而安全很多,回到了京城,危險重重。(未完待續。。。)
正文 第九百八十八章 當機立斷
(今天是除夕,祝讀者大大除夕快樂,闔家團聚,痛痛快快吃團年飯,感謝讀者大大的支援,感謝海軍鍾、裁決*垃圾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的打賞,謝謝了。)
蘇天成剛剛回到登州,就看到了朱審烜的密函。
他萬萬想不到,皇上是如此的著急,大局尚未定下來,就想著讓自己回到京城去了,放棄了江寧營,失去了軍隊的支援,蘇天成很清楚,自己的結局好不到哪裡去,萬曆年間的張居正,如此的強勢,可謂是從小就教育萬曆皇帝的,而且好像和太后之間的關係也是不一般的,但一命嗚呼之後,結局也是很悲慘的,整個的家族都遭遇到牽連。
大明王朝這類的事情太多了,還包括力挽狂瀾的于謙,在土木堡之役,英宗被瓦剌也先俘獲,也先想著挾持英宗,攻下大明的京城,結果於謙率領老弱病殘,守住了京城,避免了大明王朝的覆滅,卻因為英宗復辟,遭遇了清算。
這些教訓是非常實際的,也是歷歷在目的。
蘇天成非常的憤怒,他實實在在的感覺到了,皇太極比朱由檢要英明太多,這也難怪歷史上,大清國能夠打敗大明王朝,取代大明王朝,皇太極怎麼可能真正的俯首稱臣,派出濟爾哈朗來談判,不過是拖延時間,大半年的談判,簽署了一致協議,可任何的實際動作都沒有,這算是哪門子的臣服,偏偏剛剛簽署一致協議,朱由檢就有些迫不及待了,想著穩固自身的統治,消除一切的隱患了。
穿越十多年來,蘇天成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他有著一種愚忠的思想,維護大明王朝的正統,因為前世是公務員,服從領導成為了骨子裡的習慣,故而穿越之後,他從來沒有想過當皇帝,從來沒有想過奪過朱家的江山,可現實的發展,好像在推著他走上一條自立為王的道路,推上了一條必須要奪過江山的道路。
繼續的效忠皇上,最終的結局,現在就可以分析出來,一旦回到了京城,馬上就會被削去軍權,無法繼續指揮江寧營,人在京城,就算是江寧營的將士擁護,也是沒有多大的作用的,將帥和將士分離了,能夠想到很多的辦法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