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屈變化之胸懷,讓人難以預測,而自己則可在此其間從容行事,當然做到“明知故昧”,絕非易事,如果沒有高度涵養,斤斤計較,是斷然不行的。在建立和諧社會,和睦家庭的活動中,難免有的人因心胸狹仄,心生妒意,作為家長,如果不揣著明白裝糊塗,而是一味的較真,斤斤計較,那對於哪位本來就心生嫌屑的,家庭中  不可或缺的成員的打擊可想而知,作為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本就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往往由於不經意的一句曖昧的話使得事情向著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譬如,你假如有兩個親人一個在外地工作,一個 身邊工作,平時你對身邊的親人關懷有加,但言語上時有恁語,卻對在外地工作的人時不時噓寒問暖,這時在身邊的親人就很容易產生心裡隔痕,父母偏心,距離產生美,一種莫名的惆悵油然而生,而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的難得糊塗,要相信親人之間自然心有靈犀,只要大家以誠相待,一切困難都會銷解於無形,其樂融融的局面就一定會出現,因此揣著明白裝糊塗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才配享受幸福帶來的樂趣。

想傳,  春秋時,楚王大宴群臣,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員,寵姬妃嬪,統統出席,務要盡歡。席間奏樂歌舞,美酒佳餚,飲至黃昏,興猶未盡。楚王命點燭繼續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人敬酒。忽然一陣怪風,吹熄了所有蠟燭,漆黑一團,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親澤,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斷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座附耳對楚王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趕快叫人點起燭來看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楚王聽了,忙命不要點燭,卻大聲向各人說:“寡今晚,務要與諸位同醉,來,大家都把帽子除下來痛飲。”

於是各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點燭,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席散回宮,許姬怪楚王不給她出氣,楚王笑說:“此次宴會,目的在狂歡,酒後狂態,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豈不是大煞風景,豈是宴會原意。”

許姬聽說,方服了楚王裝糊塗的用意。這就是有名的“絕纓會”。

後來楚王伐鄭,有一健將獨率數百人,為三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逼鄭的首都,使楚王聲威大震,這位將軍後來承認他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個人。

在人生中,人們定會遇到許許多多令自己“難堪”的情境,對此,人們可以藉助於“糊塗”,“忍讓”一下,不過於斤斤計較,暫時“吃點小虧”,作點“退卻姿態”。這種“糊塗”,可以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人生,具有“保護自己”的功能。

裝糊塗在人際相處上很重要。心胸開闊些,寬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如果發生意見不一致,爭論一陣,見不出高低,便不必再爭論了。沒有多少原則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爭個清楚明白呢?你知道自己的意見正確,對方同樣認為自己正確,這樣,就應當裝糊塗,讓爭論在和平的氣氛中結束。有人說,這是一種很上道的生活態度。

因為大多數人都不希望別人比自己聰明,就算他知道你真的比他聰明,在他面前裝做沒有他聰明,他也會小小有撿到便宜的滿足感。

 。。。   第七十一章快樂別人幸福自己'三】

孩子們,你們可知道我讓你們給《小小說選刊》和《讀者》編輯部寫信、送祝福的目的嗎?我是想透過這種方式讓你們懂得尊重勞動,懂得感恩和回報,更重要的是想讓你們多和文化人打交道,得以感染和薰陶,來提高你們閱讀的興趣、寫作的興趣,以及和文字相處的快感。孩子們,我的心思你們可知道?

孩子們,我給你們引發的各種閱讀材料你們都妥善儲存了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