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讓他先放一放。這份申請報告與試驗報告,你先放在我這裡。明天你就回去,先把那100只汽車減震器給我生產出來,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省裡來。”
睡覺前,蕭太一給自家老爸打了個電話,把汪老爺子的意思給轉達了一下。
蕭父初聽自己的老領導不讓他上省裡來交申請報告,還以為蕭太一惹禍了,待蕭太一把事情的前前後後經過說了一遍後,蕭父也鬧不懂老領導的打算,只好讓蕭太一儘快回去,廠子裡一定會全力協助他完成100百隻汽車減震器的任務。
對自己這位幹爺爺心裡的算盤蕭太一當然不清楚,就算他知道汪國興要用自己生產的減震器幹嘛,對其背後所喻含的政治意義,蕭太一這種政治小白也是無法看清楚的。
這時的蕭太一腦海中,充滿的是汪國興這樣的一句話“如果你的產品做得都象這份報告上說的那樣,爺爺做主,直接把這大江減震器廠賣給你”。對蕭太一來說,做夢都想把減震器廠經買下了,成為自己的全資公司,但顯然,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大陸,還不具備這樣的政治條件。
而汪老爺子的許諾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退一步說,就算不是讓他全部買下來,搞成一下公私合營的股份制企業也行,這種實踐在當時的中國沿海已有較多案例,當然他得控股。
蕭太一估摸著,按後世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程序來看,採用公私合營的股份制對他來說,應該是更有利的選擇。
84年的時候,包括在中國的東部沿海一帶,雖然出現了較多股份制企業,但除去外資企業外,其他的企業往往都給自己穿上一層國有企業的外套。這往往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人們普遍對國有企業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往往比較相信國有企業的產品,而對私有企業的產品往往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所以有很多企業其實是私有控股,但為了能把產品賣出去,往往都打著國有企業的招牌。
其二是這個時候的私人投資者對政局的不確定性還是有相關顧慮的,希望拉著這個國有企業的大皮來保護自己。對知道中國未來發展程序的蕭太一來說,當然不存在這種顧慮。但他還有另外一種顧慮。私有經濟,不但對廣大老百姓心理是一種考驗,同時對當時的中國各級官員也是一種考驗。蕭太一併不能確定,如果自己打出私有企業的招牌,在與各級政府部門打交通時,那些在各個層級上的政府官員會不會給自己小鞋穿。
第三是這個時代的工人普遍以自己國有企業工人的身份為榮,如果他打出私有企業的招牌,蕭太一真擔心自己能不能招到工人。
所以考慮再三,蕭太一還是覺得自己不要太貪心的好,就算最後真如汪老爺子所說的願意把減震器廠全部賣給他,他也不能答應。還是拉著廠子裡一起搞的好,而且分給廠裡
第十九章 資金問題
第二天一大早,蕭太一就跟汪奶奶、汪爺爺告別,反回了江洲市。
回到摩托車廠後,蕭太一拉著包玉剛,兩人躲到減震器廠,搗鼓了兩天,按汽車各個部位用的減震器,整整給生產了一百套,然後打包給汪老爺子發了過去。
雖然不知汪老爺子的打算,但聽老爺子的口氣,這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應該還有得等。對自己產品的質量,蕭太一有著絕對的信心。不管最後減震器廠採用哪種方式處理,對蕭太一來說,都是必須拿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