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道嗎?”無窮說:“我不懂。”又問叫無為的人,無為這個人說:“我知道。”泰清又追問他道有什麼特點,無為滿嘴跑火車,大談道可以讓人富貴,也可以讓人低賤,也可以聚,也可以散,說得天花亂墜。後來泰清又問無始,說:“無窮說他不知道‘道’是什麼,無為卻大講特講,到底怎麼樣呢?”無始說:“聲稱不知的人卻是對‘道’理解深刻的人,自稱知‘道’的其實卻淺薄無比,說不知道的‘道’已深入其內,而誇誇其談的只知道‘道’的皮毛罷了。於是泰清仰天長嘆:“不知乃是知,知其實是不知,誰能明白不知的知呢?”無始接著說:“道不可以聽,聽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看,看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說,說出來的就不是道。知道支配有形的東西是無形的嗎?道不應該有名稱的。有人問道就回答的,是不懂道的人,問道的人其實也沒有聽到道,道是無法問的,問了也無法回答。無法而要問,就是空問,無法回答而回答,就是空答。以空答對空問,若是這樣,在外便不能觀察整個宇宙,對內則不知萬物的根本,因而不能跨越崑崙,不能遨遊太虛。”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十六、玄之又玄的至理--眾妙之門(3)
莊子這段話,可能正是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兩句話最透徹地解析吧。由此看來道家的思想是那樣的玄妙難解,甚至是語言所難以表達的。有人說“道”應該是一種領悟,一種體驗,打個比方說,就好像騎腳踏車或者游泳什麼的一樣,會騎車的人和會游泳的人反覆給你講,你也認真聽了,把他的話記個滾瓜爛熟,那你就真的會騎腳踏車或者游泳了嗎?又比如你自己沒有談過戀愛時,就難以理解沉醉甜蜜愛河中的滋味,就算你的好朋友,反覆地對你講,你也不會感同身受。所以,認識道的玄妙,要靠學,要靠悟,更要靠證。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可以說是“玄乎其玄,眾妙之門”。筆者也難窺其十之一二,說來也就是在門檻邊轉悠。蘇東坡有篇小故事,寫一個盲人,別人和他講太陽的形象,一開始用銅盤做比喻形容太陽的形狀,這個盲人聽見敲鐘敲鑼的聲響就以為是太陽,後來人們又用蠟燭作比喻形容,結果這個盲人又把長條形的東西都當做太陽了。道家思想玄妙之極,是難以輕易就能理解透的。因此這“道家思想十六觀”也無非是“公案比語,外相包皮”罷了,筆者只是領大家到道家的門檻邊轉了轉,真正登堂入室,領悟那玄妙無比的無極大道,還要靠大家自己精研經典,勤證妙悟。
當然,筆者對道家思想十分喜歡,但是我也不贊成大家就將道家所有理論奉為圭杲,道家的思想中肯定也會有不正確的部分,和我們現代的社會不相符合的部分,一味將道家經典中的字字句句都奉為神明聖旨一般,這卻正是和道家的精神相背離的。
白居易當年讀了道家經典後,寫下了《感興二首》。筆者在此錄下,為本文第一部分“道家思想十六觀”作結: 吉凶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
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浪覆虛舟。
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
雖異匏瓜難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魚能深入寧憂釣,鳥解高飛豈觸羅。
熱處先爭炙手去,悔時其奈噬臍何。
尊前誘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
道家始祖——老子(1)
老子,以超越那個時代的無邊智慧寫下這樣一本奇書,實在讓人崇敬感嘆不已。
說起道家人物,當然不可不說道家始祖老子。在道教的神仙中,老子傳說成仙后被稱為太上老君。不過《西遊記》中的太上老君,整天在天宮裡打卡上班,對著玉帝作揖打躬,像極了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