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睿見寶釵居然要和自己辯論,便笑道:“君子道德優秀,因此不謀私利。小人品德低下,為了自己利益不擇手段。因此處之高堂,君子不為己憂,敢於直言,能使君主著重社稷,造福天下百姓,國家才能強盛。小人為了使自己得到皇帝的喜歡,阿諛奉承,迎求君主的喜愛,如果朝中盡是這種人得勢,那麼君主就會因為沒有進諫,而且君主擁有無上的權利,也就會放縱自己的**喜愛,沉醉於歡樂享受之中,那麼百姓也因為君主疏於治理生活困窘,江山社稷也就危險了。”
寶釵和杜睿相處日久也知道杜睿的脾氣,見杜睿有了談興,便笑問道:“那少爺將來是願意做個君子之臣,還是願做個小人之臣呢!”
杜睿被寶釵問的一陣語塞,卻也全然不在意,道:“我不願做君子之臣,也不願做小人之臣,只願做一良臣,便足以!”
寶釵聞言,不免一陣詫異,在她的眼中杜睿便是這大唐一等一的君子,如何卻不願做君子之臣,便問道:“少爺!這又是為何,奴婢不明白了!”
“君子之臣猶如青松,重雪壓枝頭,寧折不彎。。比如朝中的魏徵魏大人,他這類臣子,就是要聖上不貪圖享樂,勤於政事,所以也容易遭到君主痛恨。比如魏大人若是遇到紂王就象比干一樣沒有好下場,魏大人常常直言進諫,便是聖上不也是時常被他激怒,那次太子殿下來,不就曾說聖上險些氣的要殺了魏大人嗎。”
杜睿說的是貞觀六年三月時,魏徵有一次強諫惹怒了太宗,退朝後,太宗曾怒道:“會須殺此田舍翁!”幸好當時長孫皇后在一旁,便問為誰,太宗道:“魏徵廷辱我!”
長孫皇后聽後回宮換了朝服立於中庭,太宗驚問其故,長孫皇后說:“主明則臣直,今魏徵敢於犯顏直諫,皆由陛下明察之故,怎可不賀?”
可以說要不是長孫皇后賢明的話,魏徵這會兒早就已經嗚呼哎哉了。
“明主尚且如此,若是換了煬帝那般的昏庸暴君,魏大人便是有九條命,也不夠殺的!聖上畢竟也是人,孔夫子也曾感嘆三月不知肉味,聖人也有七情六慾,所以聖上也要在批奏全國奏摺,處理軍國大事之餘,也有一些消遣活動,這叫勞逸結合,便是寶釵你,叫你整天面對一樣菜蔬,你吃得也起厭了,況且幾十年如一日?”
寶釵恍然大悟道:“原來這就是少爺所說的小人有小人的用處,君子有君子的用處了!君子太苦,所行之事,舉步維艱,而小人又德行有虧,所以少爺才說願意做一良臣!”
杜睿笑道:“不錯,良臣非一定是君子。就比如陳平上奏事關大漢興衰六策,居然無人知曉,乃詭臣也。再比如張良一生也沒有和君主爭吵,當然還有房大人,他們想要君主聽進建議,或乘君主高興的時候,或者透過君主能接受的言語,讓君主治理天下,做一個好皇帝。此乃順臣也,我便願做這種人。”
寶釵聽了點點頭,忽又笑了,促狹的看著杜睿道:“少爺想做良辰,只可惜聖上卻不知曉,弄得少爺如今只能在這大觀園中,作一田舍翁!”
()
杜睿一陣語塞,笑道:“你這丫頭,居然還來消遣我,看我來日不將你發遣出去,到作坊裡也和一般婦人一同做工!”
寶釵也不害怕,逃到了門口,道:“奴婢知道,少爺捨不得的!”
說完便跑了出去。
杜睿一人在房中也是一陣笑,捨不得嗎?還真是捨不得。
仔細想想看,自己重生到這陌生的大唐,到如今已經六年的光景了,雖然現實和他心中所想,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是能親眼看著這大唐逐步的強盛起來,他倒也沒什麼可遺憾的了。
雖然遠離了大唐的政治核心長安,但是杜睿這些年來,對時局的變幻也是倍加關注,再加上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