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這附近還有多少部落!”
兩個土人聽了杜睿的話,對視了一眼,還是那個年歲稍大的土人道:“部落裡男女老少有七百多人,這附近還有三個差不多大小的部落!”
杜睿接著又問了一些事情,總算是將如今這臺灣島上的情況明白了個大概,如今島上還沒有一個強大到可以一統諸部的勢力存在,那些部落大多都是各自為政,相互之間也時常存在攻伐。
至於此地漢人的勢力,因為此時距離當年東吳開拓夷州,年代久遠,當年遷移過來的漢人後代,存在的已經不多了,像他此時身處的這個村落已經不小了。
那兩個土人被帶了下去,杜睿見張里正面有憂色,便道:“老丈可是擔心那個部落再來攪擾!”
張里正嘆道:“侯爺有所不知,小老兒年幼時,曾聽村中的老人說過,當年先人來這夷州之時,大約還有三五萬眾,於這島子的南端其勢不小,可自從永嘉之亂後,島上便於中原失去了聯絡,當年朝廷置辦的官吏也大多逃了回去,漢人無人統領,不斷被當地的蠻人殺害,這附近也只有我們這村子因為在山口之中,才能免遭塗炭。。”
張里正說完,見杜睿並不言語,突然跪倒在地,大聲道:“侯爺乃大貴之人,我等夷州漢人雖然久離中原,背反祖宗,罪無可恕,然赤誠之心,終年不改,仰天朝如敬父母,還望侯爺回返之後,能代我等棄民呈奏聖上,盼聖上能早發大兵,救我等海外棄民於水火,小人等感激不盡!”
杜睿聞言一怔,連忙將張里正攙扶起來,道:“在下出海,也未曾得過聖上的旨意,海外漢民的處境,在下雖已知之,然卻也不能明言承諾,在下如今只有一言,華夏一脈,同族同宗,他日在下回返之時,在聖上面前,定然會據實以告,聖上乃千古一帝,定然不會坐視爾等身處水火。”
張里正聞言,又跪倒在地,泣道:“侯爺之恩,天高地厚,小老兒代這夷州島上的漢人百姓鞋侯爺大恩。”
杜睿看著跪了一屋子的百姓,心中也是不禁一陣感嘆,他知道若是按照原先的計劃,只是在此處勒石樹碑,便繼續遠行的話,等到他回來之時,這裡的漢人百姓恐怕也就十不存一了。
當即帶著杜平生等人返回了岸邊,找到馮茗,命他火速差人乘船返回泉州港,將他的奏摺面呈太宗親啟。
馮茗也不敢耽擱,當即差人盛了一條隨行的剪帆船返回泉州港,此次杜睿遠行,除了三十艘蓋倫帆船之外,還有二十艘剪帆船隨行,當夜就有一艘剪帆船,離開了船隊,朝著來的方向駛去。
杜睿雖然安排已畢,卻還是不禁想著方才在那漢人村落之時,張里正的話,海外棄民,華夏曆朝歷代,對待他們這樣的海外移民,大概都是如此稱呼,但是在對待這些人的態度上,卻是大不相同,比較鮮明的便是明政府和滿清政府了。
明朝政權是在異族統治後光復華夏的漢人政權,更是中國歷史上正統性最強的朝代之一,與漢朝相匹敵,便是唐宋也皆有所不及,而人們所說的王朝的正統性,實際上就是政權來源的合法性。
這種立國基礎既給明朝打上了鮮明的漢族民族主義烙印,同時也使這個朝代更具有國家民族責任感,這種民族責任感,即便是當今大唐煌煌盛世也略有不及。
明朝建國之初的政治綱領就是“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是將漢族民族主義,重建中華傳統道德、民本主義結合在一起做為立國之本的,在明太祖時代,這些綱領基本得到了全面的實行。
儒家思想,特別是提倡民族大義和民本思想的程朱理學,在明朝是做為憲法性意義的存在,是政權合法性的源泉。而儒家核心的“華夷之辨”和“仁”的思想,都要求是否維護漢族廣大人民的利益,是關乎這個政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