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歷經多次戰陣的精兵也有三千人。
王嘉胤此人眼光長遠,他雖然出身於邊堡軍戶,大字不認識幾個。但是他早年間走州過縣,去過了很多地方,早已經看出來陝北不是久居之地,所以他才會一心聯絡劉宣,想要打過黃河,進入相對於富庶的山西發展。
這一次劉宣攻破延安,在烽煙四起的陝北之地名聲大震。王嘉胤聽聞了這個訊息,再一次派出信使聯絡。
這一次的信使,還是劉宣的老熟人張獻忠。最近幾個月,張獻忠每戰先登,驍勇善戰之名已經聞名與王嘉胤軍中。
王嘉胤也許下承諾,準備讓張獻忠回家鄉招攬饑民,獨立成營。
王嘉胤的軍中非常混亂,他的建制還是傳統的兵為將有的模式,如果張獻忠拉起了隊伍,成為一營之主,他在王嘉胤軍中的地位無疑會大大的提升。
第一百章李自成
就在張獻忠進入延安地界時,他歷史上的好基友李自成也帶著一隊瘦弱不堪的饑民隊伍進入延安縣城。
對於歷史上的李自成,身為陝北人的劉宣無疑非常熟悉,加上他上一世熟讀顧城所著的明末農民戰爭史等史料,對於李自成的情況也非常瞭解。
聽聞後世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前來投奔,劉宣儘管臉上沒有流露出輕浮之色,但是心中的激動卻難以自制。
在劉宣前世的崇禎年間,李自成毫無疑問成為了天地間的主角,他波瀾壯闊的一生無疑令劉宣這個後人非常敬仰,而他功敗垂成的結局也令劉宣感嘆。
自從劉宣穿越以來,已經見過了無數歷史人物。比如延綏副將張應昌,延綏巡撫嶽和聲,甚至連大西王張獻忠,也見過一面。但是在這些歷史人物名下,劉宣卻沒有任何激動的心情,直到聽聞李自成前來投奔,劉宣才終於有些失態,儘管他臉色不顯,但是還是失手打碎了手中的茶碗。
李自成宗族,屬於米脂太安裡二甲李姓。這一家族,人口也算不少,這一次李自成來投,除了他自己外,還帶著其族叔李守義、李守正、李守信,族兄弟李自明、李自剛、李自強,兄子李過,族侄李適、李遵、李迪、李孜、李達、李通、李邏、李友,族孫李時亨、李其亨、李運亨、李來亨等投入劉宣麾下。
其中李來亨僅有兩歲,並不是李家血脈,他的親生父母已經死在混亂不堪的陝北高原,李自成起兵後,侄兒李過見到這個可憐的孩子,一時心軟,收養了這個無人照看的可憐孤兒。
這支李氏家族,原籍在米脂城北80裡的海會寺之李家站。李自成高曾祖時,因為家境貧困和生活所迫,始遷至米脂西鄉130餘里的李繼遷寨(今陝西橫山縣殿市鎮李繼先村)開荒種田。他的祖父李海是一個細農,以養驢、馬為生,勞苦一生,重病而死。李自成父親李守忠,也是個農民,娶米脂懷遠堡農民女兒呂氏為妻。
據劉宣前世看過的史料記載,尤其是李文治教授所著的《晚明兵變》比較詳細,這本書引證《明季北略》、《綏寇紀略》、《延綏鎮志》等書,皆以考證李自成母親不姓高,與高迎祥並非親戚。
而地方上的縣誌如《懷遠縣誌》、《米脂縣誌》、《延綏鎮志》、《延綏攬勝》等書也記載李自成的母親是呂氏。特別是《米脂縣誌》《延綏鎮志》最早修於康熙十年前後,這時呂氏辭世才五十餘年。且李自成鄉里屬於延綏米脂縣,知道李自成母親的一些人還健在,記載就更加可靠確鑿多了。
劉宣最熟悉的明史大家顧城先生撰寫的《明末農民戰爭史》,也認同這一觀點。況且李自成出身米脂,高迎祥遠在安塞,距離超過五百餘里,在交通不便,通行艱難的古代也很難結親。
李自成本名鴻基,後叫自成,他幼曾為僧,還俗為黃來,號稱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