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結果是:
脾氣暴躁,不問是非,逮住就罵,甚至體罰———排在了第二;
動不動就埋怨、指責,愛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排在了第三;
採取命令式,不通情達理,過分限制自由———排在了第四;
除了學習別的都不關心,濫報各種輔導班———排在了第五;
髒話連篇、愛瞎吹,穿著不得體———排在了第六。
而絕大多數學生都特別厭倦父母的做法———嘮叨,排在第一。
孩子為什麼反感這些做法呢?下面我們逐個分析一下。
1。孩子們普遍反感的做法——嘮叨
說到對父母的反感和不滿,幾乎所有孩子都選擇了嘮叨。他們說:“很多話講一遍就夠了,但他們總是嘮嘮叨叨,沒完沒了。雖然我們也知道他們嘮叨是為了督促自己,但說的次數多了,心裡就覺得煩。”
我的一個學生說:“我媽簡直就是一怨婦,整天埋怨、指責、嘮叨,好像就沒有一件讓她順心的事情,本來好好的心情,每天都被她的嘮叨破壞了,現在我一聽到她嘮叨就有發瘋的感覺,我真的受不了,我快要崩潰了。”這個學生剛剛說完,另一個學生接過話茬說:“父母說多了,自己會產生逆反情緒。每次只要一聽到媽媽的嘮叨,我就把自己的門鎖住,再在耳朵裡塞上小紙團……”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數落自己的家長,就好像在開控訴大會一樣。由此可見,嘮叨是家庭教育的一大殺手。
孩子們是如此反感嘮叨,而父母卻喜往往歡嘮叨,可以說矛盾突出。那麼,為什麼大多數父母都愛嘮叨,而孩子又這麼反感嘮叨呢?
父母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總希望孩子事事順自己的心願,若有不順心就不停地說教,翻來覆去,便成了嘮叨。父母嘮叨一般總是指責的多,批評的多,報怨的多,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孩子當然不愛聽,甚至會感到厭煩。
找出了問題的根源後,我們做家長的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狀態,學會尊重孩子,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提醒,不要大事小事都喋喋不休嘮叨個不停,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要以孩子能夠接受的談話指導孩子,這樣的教育才易於被孩子接受,才是有效果的教育。
2。脾氣暴躁,不問是非,逮住就罵——排位第二的反感
這種情況雖不是普遍現象,卻排在了第二位,足見孩子們對父母粗暴態度的反感。
我的一個學生說:“真不知道我爸爸的脾氣為什麼那麼差,稍不順心就會發作。我在家裡,只要他看不順眼,不問青紅皂白逮住就大吵大罵,根本就不許我解釋、申辯。我實在反感爸爸的做法。”另一個學生說:“我父母的脾氣都不好,他們自己經常吵架。對我也一樣,經常為一些小事罵我,讓我很傷自尊。”還有一個學生說:“我鄰居某某的父母,經常為小事情對孩子大喊大叫,還體罰孩子,我覺得這個家長修養太差,不配做家長。”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幾種做法(2)
看,孩子是如此不喜歡脾氣暴躁、方法簡單的家長。所以,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家長應當加強自我修養,儘量剋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要為一丁點小事大動肝火,更不要拿孩子作為發火的物件。當孩子需要提醒、需要教育的時候,家長也要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千萬不要簡單粗暴,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
3。動不動就埋怨、指責,愛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排位第三的反感
這似乎是大部分家長所共有的毛病。
由於他們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因而對孩子過於苛刻。當孩子的表現與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時,就埋怨、指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