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部分

關家老族長代表關氏對李佑的恩德表達了萬分感激,並表示不用等到過了正月,可以讓關應清儘快去府衙任職。

李佑拿著關應清的三代履歷和保書說:“不成問題。但你關家有個事情叫本官十分為難。繡姐兒為人孝順,十分不情願父親出家,本官毫無辦法,老族長有何主意能讓我這老丈人還俗麼?”

關老族長拍著胸脯道:“推官老爺放心,老朽親自去廟裡勸他。若他不答應,老朽以族譜除名嚇他,諒他不敢不從。”

又一件簡簡單單就了結的事情。

這日直到天黑,打算去拜會陳巡道的李佑最終還是沒有成行,來訪他的客人一波接一波,疲於應付。

看著相似的討好笑容,聽著雷同的滾滾馬屁,在半天多時間裡一遍一又一遍的高密度重複,即便是喜歡虛榮的李大人也真感到無趣。

虛江縣這個舞臺,目前對他來說也就是這樣了。'(m)無彈窗閱讀'

第一百四十三章 關於新官三把火的議論

“景和七年上元夜,先祖任吳郡推官,攜內外宅登虛江縣北關城樓,飲酒觀景為樂。居高而視,指點笑談。縣中富室皆稱羨,來年重金邯鄲學步,引以為本城風尚矣。其時街道彩燈無數,與月相映,光照如白晝,河燈亦首尾相連,望之如游龍。又有煙花火爆此起彼伏,百藝雜耍極盡所能,男女遊人擁擠如潮,不可旋踵,只隨勢而走,不由自主。

先祖酒酣忘形而意興大發,吟詩詞記之,題為□□□□□。至今已散佚不可考,疑似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之語。

縣中無名生員以詩譏道:君王尚與民同休,大人卻在北城樓。美人同憑闌干立,月照關防遍錦綢。恣意高齊下視,笑指遊人若蟻螻。(原創詩詞嚴禁穿越者抄襲

先祖則評曰:彼輩專會濫逞口舌,只為羨慕嫉妒恨爾,小書生本性,雖千百年亦如是,其實恨不能取吾而代也”

――以上摘自李佑後人筆記。

過完元宵節慶,李推官回到府城。恰好趙二老爺題寫的楹聯製作完畢,掛在了他的推官廳。上聯為:法令導萬民,以律繩人;下聯為:刑罰禁以正誅邪。

王同知觀之道:“戾氣太甚。”

接下數日,李推官宵衣旰食,清理積案,官上任做點除舊弊的樣也是人之常情。也是這段時間正逢春節期間,案几乎沒有,其他政務少,李推官得以專心處理積存的舊案。

其實推官廳裡的案大都是縣裡報上來需複核的,處理起來想省事真能省事的――編幾條看法批個同意即可,不過李佑多少還是勘驗了一番。

到月底時,積案為之一空,同時滯留犯人該放的放該轉的轉,正好蘇州織造局來要幾個苦役,又把黎道士等幾個判了徒刑的人犯罰到織造局做苦役。頓時府衙獄情大治,倒也博得了幾聲李青天之類的叫好。

這裡要說明一下,徒刑三年之類的刑罰並非是關大牢裡三年,國朝沒有坐牢算刑罰的說法。徒刑其實就是罰犯人作苦役去,多是鹽場、礦山之類地方,也有投邊充軍的。

這日,李佑閒坐無事,起身踱步出廳。

推官廳和府衙大堂、吏戶禮兵刑工六房相鄰而居,大部分小吏都在這個院落裡辦公。李推官出來巡視,所到之處,小吏無不噤聲垂手而立,積威之下未有敢稍有輕慢者。

此時有門上前道:“稟告推官老爺,有個從虛江來的黃老爺要拜見你。”

這黃老爺不是別人,正是陳大人身邊的黃師爺。本來他當初打算和陳大人分手,憑著舉人功名去謀一任知縣當。畢竟他只是受陳家長輩所託,來給官場手陳英禎當幕僚的。

上個月他看陳大人做官日漸成熟,又有可能去京師在六部升個員外郎的官職――這種官就不需要幕僚了。於是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