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萌生去意,要去遠方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誰料陳大人居然一躍而為巡道官,而且還是個上頭沒有按察使的巡道官,本來去意已決黃先生便迅速回心轉意,繼續給陳巡道當幕友師爺。懂官場的都知道,這個幕僚位置可比知縣舒服多了。
對於黃先生的回心轉意,李佑當然是熱烈歡迎。若陳大人身邊真換個人,那不定是怎樣的情況。面對未知的可能,還是黃先生比較親切,畢竟是一起分過贓和一起嫖過娼的鐵交情。
李佑迎至儀門,見禮道:“黃先生有失遠迎了。”以前李佑都是尊稱黃老先生的,如今隨著身份地位的變化,自然而然把這個老字去掉了。
黃先生還禮道:“幾日不見,李大人有風範了。”
李佑便請黃先生去推官廳後堂喝茶。
“我所來有二事。”黃師爺與李佑之間用不著寒暄客套,直接開門見山道:“一是為陳巡道在蘇州府的官署。”
李佑答道:“此事我也留意過,昔年的按察分司署荒廢久矣,重修整需要一些時間,完工之前還請陳巡道駐於府公館。當下王同知署理本府,先生可與他詳細計議,畢竟工匠、役夫、用料都需經他允了。”
黃師爺點點頭繼續說起第二件事情,“陳巡道離任虛江,總得有個張羅,你是本地人,交由你可好?”
“包在本官身上。”李佑一口答應道。這所謂的張羅自然就是地方官離任的慣例事項。什麼表示功德的萬民傘,表達百姓依依不捨的脫靴禮,還有父老沿道設席相送之類的,由李佑這個本地人去安排自然方便。
隨後李佑又陪黃師爺去見王同知。出了推官廳,黃師爺想起什麼說:“朝廷給分巡道的公文暫且都由府衙代收的,先去經歷司取了。”
一路走來,黃師爺見所遇胥吏皆斂手屏氣肅容的避道為禮,不禁笑道:“李大人任推官不過區區一月,竟有如此威儀,令我刮目相看也。”
李佑對此不免也有些得意道:“此輩人心盡在本官掌握,還拿不住小小几個胥吏就是笑話了。”
行至經歷廳門外,聽見裡面有人閒聊,恰好嘴裡吐出了李推官三個字,李、黃二人不由得停住腳步細聽。也是因為他二人一路過來時很安靜,所以房中人沒有覺察到。
一個年輕聲音道:“向來聽說李推官是個不拘禮法的風流名士,但所見卻完全不同,嚴厲得很。我本刑房小吏,暫充在此處收發公文,等經歷、知事上任,回刑房後在李推官手下,日便不好過了。”
又聽另一略顯粗啞的聲音道:“未必見得。你沒聽過官上任三把火的俗語麼。”
“看三國故事,諸葛孔明投劉皇叔,先燒了博望坡、野、赤壁三把火,所以有了官上任三把火的典故。你是說,李大人只是做幾日勤奮樣?”
粗啞聲音不屑道:“諸葛孔明三把火是什麼我不知道,李大人勤奮不勤奮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官老爺的三把火。”
年輕的聲音彷彿來了興趣,問道:“莊老先生不愧是前輩人物,可否詳述?”
“說說可以,但林小哥你是不是見見我家女兒…”
年輕的聲音趕緊道:“在下寧可不聽了。”
“那我偏要說。第一是立威。官老爺上任要立威,就像婆婆要對媳婦立規矩一個道理。他官上任是個外人,衙裡我等胥吏都是多少年本地老手,他不做出點姿態如何能警示我等?常見便是漫不經心抓個胥吏的錯打一二十板,既不輕也不重。李大人雖沒這樣做,但整治胡班頭也是一樣的效果,這就是立威,要從氣勢上壓倒我等地頭蛇。認識到這一層,就沒什麼可怕的,你啊,認識還需要提高。”
粗啞嗓音的莊前輩喝口水繼續說道:“第二把火叫示能。隻立威還不夠,那叫外強中乾,外厲內荏。上任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