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據軍閥,這裡說的三股勢力是因為這三股勢力比較大,影響比較廣,而其餘的勢力實力比較弱小,暫時忽略不計而已。
草原上的各股勢力不但不會守望相助,反而會互相攻伐,互相吞併。在互相吞併的過程中,有些勢力會脫穎而出,實力會像滾雪球一樣逐漸壯大起來。到了最後,總有一位英主,消滅、吞併所有的勢力,統一草原。每到這個時候,就是中原皇朝、漢族百姓飽受磨難的時候。
這樣的過程在草原的歷史上不斷地重演,扮演這部大戲的民族換了一個又一個,有匈奴、鮮卑、突厥、回紇(回鶻)、維吾爾、黠嘎斯(柯爾克孜)、哈薩克族、契丹、蒙古、肅慎、女真、滿族等等。
不管這些民族怎麼換,怎麼變,但是劇情總是差不多,草原上的政權也存在分崩離析和逐漸統一的過程。幸好,現在並不是鮮卑大一統的時候,檀石槐統一鮮卑時,鮮卑的實力最強,現在已經分崩離析了。
對於步度根來說,軻比能除了因為不肯聽命於他這個“鮮卑王”而結仇外,還因為一件事使得雙方的仇恨加深:
三股勢力中,步度根是比較親魏的。這是曹操的功勞——將他們打服帖了。步度根的中兄扶羅韓也擁眾數萬成為“大人”。建安年間,軻比能也透過閻柔向朝廷進貢表示臣服。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四月,代郡北烏桓能臣氐等反叛,請求歸順扶羅韓。扶羅韓統率一萬多騎兵前往迎接。到了桑乾縣後,能臣氐等人商議說,扶羅韓部隊威信並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業,於是另外派人向軻比能送信請附。
軻比能馬上派萬餘騎兵前來迎接,並與能臣氐一起對天盟誓。軻比能於是在宴會上殺死扶羅韓。扶羅韓的兒子洩歸泥及眾部下都歸順了軻比能。步度根因此更加仇視軻比能。雙方也因此爆發了連番的大戰。
聽完郭攸之細細述說鮮卑各部的恩怨之後,劉厚也認為挑撥離間之計大有可為,於是問道:“此計可行,不過此事關係重大,不知誰人可以擔此重任?”
這件事情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卻不容易,還要冒著生命危險與胡人交涉,必須要一個有勇有謀,且對胡人各部族很熟悉的人才能勝任。蜀軍中也並非沒有這樣的人,眼前的郭攸之就是其中之一,可是這樣的人對於朝廷來說又很重要,劉厚不捨得讓他們去冒這個險。
郭攸之見時機已到,進言道:“微臣舉薦一人,必能成就此事。”
“喔?是誰,郭愛卿快快道來。”
“微臣舉薦的人姓田名豫,字國讓,乃代郡太守。此人還有一個名號,叫烏丸校尉。當年烏丸能臣氐等反叛,正是此人領兵擊敗烏丸的亂軍,最後連來增援的鮮卑軻比能部也被他打敗,軻比能被逼逃往塞北。
此人有勇有謀,對付胡人又有豐富的經驗,正是執行這次任務的最佳人選。”郭攸之道。
“喔,這個人是魏臣?他肯幫我們嗎?他現在何處?難道已經做了我軍俘虜?”劉厚皺著眉頭問道。
“啟稟陛下,代郡並沒有落入我軍之手。我軍行進到涿郡時就遇到烏丸騎兵,與之大戰一場後,就停止了繼續北上。而代郡在涿郡以北,所以我軍並沒有攻伐代郡。自然,田豫也沒有做我軍的俘虜。”郭攸之道。
“那麼說,我們要先勸降田豫,等他歸降後才能為我所用了?若是他不肯歸降,或者不肯接受這個艱鉅的任務怎麼辦?”劉厚道。
“陛下無需擔心,田豫昔年和先帝有舊,若陛下肯手書一封信給他,跟他訴說一下他和先帝當年的交情,然後再好言相勸,想必他會答應為陛下效命的。
而且,據微臣瞭解,田豫此人與胡人周旋多年,戰功赫赫,他的心願就是北逐胡人,安靖北疆。若陛下任命他繼續對付胡人,他必然莫有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