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現在您一本正經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我,我願改日再聽您的教誨。”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不會接受我的意見。過去神農*補遂,黃帝*涿鹿、擒獲蚩尤,堯*驩兜,舜*三苗,禹*共工,商湯*夏桀,周文王*崇國,周武王*紂王,齊桓公用武力稱霸天下。由此看來,哪有不用戰爭手段的呢?古代讓車輛來回賓士,用言語互相交結,天下成為一體,有的約從有的連橫,不再儲備武器甲冑。文士個個巧舌如簧,諸侯聽得稀里胡塗,群議紛起,難以清理。規章制度雖已完備,人們卻到處虛情假意,條文記錄又多又亂,百姓還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對,人民無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戰亂反而愈益四起。穿著講穿服飾的文士雖然善辯,攻戰卻難以止息。愈是廣泛地玩弄文辭,天下就愈難以治理。說的人說得舌頭破,聽的人聽得耳朵聾,卻不見成功,嘴上大講仁義禮信,卻不能使天下人相親。於是就廢卻文治、信用武力,以優厚待遇蓄養勇士,備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戰場上決一勝負。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擴充套件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賢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實現,勢必不可能。所以用戰爭來解決問題,相距遠的就兩支隊伍相互進攻,相距近的持著刀戟相互衝刺,然後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對外軍隊取得了勝利,對內因行仁義而強大,上面的國君有了權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馴服。現在,要想併吞天下,超越大國,使敵國屈服,制服海內,君臨天下百姓,以諸侯為臣,非發動戰爭不可。現在在位的國君,忽略了這個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亂,又被一些人的奇談怪論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詭辯之中。象這樣看來,大王您是不會採納我的建議的。”
勸說秦王的奏摺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黃金也用完了,錢財一點不剩,只得離開秦國,返回家鄉。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揹著書箱,挑著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回到家裡,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啊!”
於是半夜找書,擺開幾十只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書,埋頭誦讀,反覆選擇、熟習、研究、體會。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針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並自言自語說:“哪有去遊說國君,而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真的可以去遊說當代國君了!”
鬼谷子說:“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聖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說:‘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諱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蘇秦在秦國受挫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握合適的時機,沒有揣測出秦王的真實意圖就盲目出擊,問題就出在盲目自信、急於事功上。後來蘇秦掛六國相印,富貴之極,也不是天山掉下來的,沒有在秦國遭受挫折,承受沉重打擊,他是不會沉下心來反思自己,刻苦學習,研究實事的,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輝煌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張儀楚國碰壁
張儀楚國碰壁
張儀是魏國人,曾經師從於鬼谷子,學習縱橫遊學。張儀學業期滿,回到魏國,因為家境貧寒,求事於魏惠王不得,遠去楚國,投奔在楚相國昭陽門下。
昭陽率兵大敗魏國,楚威王大喜,把國寶“和氏之璧”獎賞給了昭陽。一日,昭陽與其百餘名門客出遊,飲酒作樂之餘,昭陽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給大家欣賞,傳來傳去,最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大家認為,張儀貧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張儀原本沒拿,就是不承認,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