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部分

上老君‘,也就成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這說明哲學家老子和哲學範疇‘道‘在道教中已被神化為天上的神靈。因此,通道也就變成了信神,崇奉老子亦即崇奉天神。修道成仙思想乃是道教的核心,道教的教理教義和各種修煉方術,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而展開的。道教的命名,也與它的基本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此可見,道家思想乃是道教最為重要的思想淵源之一;道家哲學乃是它的理論基礎之一。《魏書?釋老志》在談到道教的本源和宗旨時便稱:‘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千變萬化,有德不德,隨感應物,厥跡無常。……其為教也,鹹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積行樹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昇天,長生世上。‘這裡所說的道家,就是指道教。正因為道教的形成和發展,與道家老子確有不解之緣,所以人們習慣上常常把道教也稱為道家。

先秦道家後來演變為黃老之學。這種黃老之學是以道家的清靜養生、無為治世為主,但汲取了陰陽、儒、墨、名、法各家的部分內容,已不完全是先秦的道家,而是被稱為黃老術的新道家。後來,黃老養生之術演變為道教的修煉方術,奉黃老術的黃老道家便是道教的前驅。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對道家思想曾作過這樣的評述:‘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是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cao,事少而功多。‘他所說的道家,就是指黃老道術的新道家。司馬談的這種觀點,被東晉道士葛洪所採用。

葛洪依據司馬談的這種觀點,從神仙道教的基本立場出發,闡述了他的道本儒末、道高於儒的思想,以為道家之教‘務在全大宗之樸,守真正之源‘,主張‘包儒墨之善,總名法之要‘,吸收各家之長,來建樹其神仙道教的理論體系。⒃在修道方法上,他也主張‘內寶養生之道,外則和光於世,治身而身長修,治國而國太平。以六經訓俗士,以方術授知音,yu少留則且止而佐時,yu升騰則凌霄而輕舉‘。⒄這就是他的‘外儒內道‘和儒道雙修、內外兩得的兩重人格的本質表現,也是上層化計程車族貴族神仙道教的一個顯著特點。

其次,道教還汲取了儒家的綱常思想。這種綱常的核心是‘三綱五常‘,這是封建社會中最主要的道德規範。

這種綱常思想,是儒家導其源,道教纘其緒,作了繼承和發展。在道書中,雖然很少提到三綱五常的名稱,但宣揚這種道德思想頗力;在宣揚這些道德的時候,往往與它的長生成仙思想結合起來,而且以‘神‘的威力驅使人們去奉行,這對維護封建社會的倫常和秩序,更容易發揮其特殊的作用。《荀子?禮論》提出‘禮有三本‘之說,認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董仲舒則認為‘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⒅把三綱五常說成是天經地義。《太平經》汲取了這些思想,提出‘人亦天地之子也,子不慎力養天地所為,名為不孝之子也。‘並稱:

‘子不孝,弟子不順,臣不忠,罪皆不與於赦。令天甚疾之,地甚惡之,以為大事,以為大咎也。鬼神甚非之,故為最惡下行也。‘又謂:‘子不孝,則不能盡力養其親;弟子不順,則不能盡力修明其師道;臣不忠,則不能盡力共事其君,為此三行而不善,罪名不可除也。天地憎之,鬼神害之,人共惡之,死尚有餘責於地下,名為三行不順善之子也。‘⒆《太平經》不僅繼承儒家旨趣,大肆宣揚天、地、君、父、師信仰的重要,而且還第一次將‘天地君父師‘合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