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歡喜了。假如我們的善天天少,過天天增加,那就不是福了,倒過來就是災難不遠了。《太上感應篇》說得好,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是福是禍都是我們做出來的。福是我們自己修的,禍也是我們自己召的。自己召的惡,怎麼可以怨天尤人呢?一有怨天尤人的念頭又是過——唯恐自己過太少,還大量地去增加,那裡能得到福報現前呢?
以期善日增而惡日減。
這兩句話我們要是聽到不甚歡喜的話,再把它改兩個字,我們警覺性就提高了。“福”日增而“災”日減,這就歡喜。福報天天增加,災難天天減少,當然歡喜。我們要曉得,禍與福是從果上講,善與惡是從因上講的。佛說的話,真的一點都不錯,眾生畏“果”,他不怕“因”。善、惡無關痛癢,不要緊!沒關係!要講到禍福了,不得了!這個事情大了!菩薩比我們凡夫聰明,菩薩畏因,那怕是一點點的小善事、小惡行,都戰戰兢兢非常謹慎地斷惡修善。要曉得,善的果就是福,惡的果就是禍害、災難。這是勸我們學袁了凡,依照功過格來信受奉行,像這樣才真正叫學《了凡四訓》。
初則善惡參雜。久則唯善無惡。故能轉無福為有福。轉不壽為長壽。轉無子孫為多子孫。現生優入聖賢之域。報盡高登極樂之鄉。
這是說袁了凡依照功過格修持,他一生的感應事實。最初修行的情形,是‘善惡參雜’。了凡修的是這樣,我們去修也是這樣,所以不要怕。最初修的一定是善惡參雜,我們每天記下來的,有善有惡,混雜在一起。慢慢的善多惡少,幾時做到‘唯善無惡’,功過格一開啟都是善沒有過惡,只要做到這一天,命運就轉變了。換句話說,三個月做到,三個月就轉變;三年做到,三年就轉變了。怎麼轉法呢?我們那一天功過格一開啟,只有善沒有過了,從那一天開始,命就轉過來了。袁了凡就是這樣改造命運的,了凡福報很薄,可是他‘轉無福為有福’。
了凡也轉壽命,孔先生給他算,說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結果他活到七十多歲。壽命操縱在自己手上,‘轉不壽為長壽’,他也做到。他命裡沒有兒子,後來有兩個非常好的兒子,‘轉無子孫為多子孫’,他都做到了。我們讀《四訓》,可以看到真是有求必應。那麼我們現在有求,為什麼求不應?要是開啟自己的功過格一看,每天還有那麼多的黑點,怎能求得感應呢?不可能感應。到沒有黑點,沒有過失了,我們看看有沒有感應。那個時候,我們才真正的相信,佛在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現生優入聖賢之域’,現在我們這個身體,還沒有舍報的時候就可以做聖賢了,‘聖賢’是指世間的聖人、賢人。‘報盡’,舍報之後;當生‘極樂之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尤注說:“吾人現生無論貧富貴賤,智愚榮辱等等,無非夙業所驅,緣熟斯來報盡便休,人身難得易失,若不急趁命光未遷謝時,勤修善業以自救拔,倘一墮落設欲再得人身,不知經歷幾何年月矣!如之何不懼。”
我們現在生在這個世間,富貴也好,貧賤也好,無論是愚,或是聰明才智,世出世間那些大覺的人告訴我們,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過去世修得的,是夙業所召的。由這裡我們看得很清楚,人生並不是一世就完了。我們總要記住,一世的光陰非常的短促,真正是數十寒暑彈指就過去了。四十歲以上的人,對於這個體驗,都相當的深刻。讀到祖師的教訓,當然比年輕人的感受要來得深,這就是有了幾十年親身的經歷。尤其在這一本書裡面告訴我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我們要學、要記住的。明瞭這個事實真相,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要記住,我們要修福,要培福,要惜福,福報才能享之不盡。好比我們耕種,今天有收成了,還要繼續準備明年的種子。如果不懂得修福,不懂得培福,也不知道惜福,縱然用盡心機,所得到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