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切享受,還是屬於宿世的福報。

譬如說我是個出家人,想出種種的花樣,引誘大家來供養我。俗話常說:“和尚不作怪,居士不來拜。”來拜——把你們的錢財送來給我,這是偷盜的行為。這樣得來的錢,還是命中註定的,命中本來就有的。命裡沒有,作怪,居士還是不去拜。可見來拜、來供養的,還是命中註定的,絕對沒有無因之果。這個福報,就是不用作怪的手法,機緣也會慢慢的成熟,慢慢的受用。用了這些手段,只是使機緣提前成熟,只不過是做增上緣而已,但是福報享盡就沒有了。這好比在公司裡面服務借支薪水。你要不借支呢?按月給你,月底一到公司就發給你,你的生活很穩定。我今天想個理由借錢,把一年的薪水都借過來,花得很自在,幾個月花光了,但是後幾個月就要受貧窮之累了。所以這些道理明白之後,我們敢不敢再作怪呢?敢不敢再想花樣呢?縱然想盡了花樣,得來的還是命中有的那一份,這要明瞭。

我們不但不借支、不透支,更要常常積蓄。怎麼積蓄?就是要改過修善、積功累德。若能“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則有求必應了;這幾句話是《了凡四訓》最重要的效用。我們初學的時候,大家都一樣,了凡居士也不例外,開始的時候很難,善惡參雜。初學的方法,還是用功過格。對於業障輕的人,他可以不必要,因為他每天起的惡念少,善念多;對於業障重的人,每天起的善念少,惡念多,功過格就很重要了,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功過格一開啟,看我今天起多少個惡念,起多少善念,做多少惡事,做多少善事。一日之中善多,還是惡多,天天比較,月月比較。如果大家要這樣認真去做,我想三年之後,就可以做到‘唯善無惡’。心裡面不起念則已,一起念就是善,不會再有惡念。到這個時候,就與佛法裡面所講的“有求必應”相應。

本來福薄,現在福報現前了。福報從那裡來呢?因就是行善。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善惡報應絲毫不爽。你要以為沒有報應,那就大大的錯了,決定是有報應的。也許有人會問,我起心動念都是善,為什麼我的報應不好呢?那自己就要明瞭,應是過去世的罪障太重了。現在幸虧是修善,要是不修善恐怕連人身也保不住,眼前受這一點小苦,正是消過去世的重罪,這是佛經裡常講的“重罪輕報”。所以對於因果報應的道理,要深深地相信,不可以有疑惑。我們讀過《四十華嚴》,裡面所講的十種惡人,就是教導我們自己檢點,換句話說,首先我們要明瞭,什麼叫善,什麼叫惡;萬萬不要把惡事當作善,把善事當作惡,那虧就吃大了。自己造罪業,還以為自己在行善、積功累德,那就太冤枉了。

所以世出世間的學問,無非是叫我們辨別善惡,辨別是非、辨別真妄、辨別邪正,這才叫有學問。真有學問的人,他才能轉無福為有福,轉不壽(短命)為長壽。這幾樁,都應驗在袁了凡自己本身上。了凡沒有福報,壽也沒有,命裡沒有兒女,這些他都轉過來了,這是說的世間法。我們不能輕視世間法。為什麼呢?假使世間法裡我們要求都求不到,還有障礙轉不過來,出世間法就沒有指望了。因為出世法的善根福德,要比世間法的善根福德高得多了,我們自己修的善根福德,連世間法的水準都夠不上,那麼出世間就不必講了。

因此《了凡四訓》一書,我們要認真的去修,將來的效果,自然更殊勝了。現在照這樣修,現在就是聖賢。完全照這樣去做,即是世間的聖賢;要用佛法的修持,就是出世間的聖人,所以說‘現生優入聖賢之域’也。‘報盡’是說我們這一生的壽命,這一期的業報盡了的時候,你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也可以上品上生。你修淨土才能得力,才能用得上功。尤注裡面所講的警惕話,我們自己要認識、要明白。佛給我們講的,我們人生在世,為的是什麼?是酬過去的業——“人生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