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千萬不可當真,鄭博在詩中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要“忠心報國”,“勤政為民”,並會為此“不求利”,“莫慕官”,但一旦真的讓他丟掉權柄,離開官場上的那把“交椅”後,他的心情真的能“賽神仙”嗎?他還會有“效繭蠶”那般的高尚嗎?
答案是顯然的。後來,鄭博失去渭南市移民辦主任的“帽子”後,他對組織,對上級的怨言馬上就溢於言表,為了多一份收入彌補失去職位後在經濟上的虧損,剛退下來就利用關係,搞來幾百萬移民資金,在渭南成立了“移民基金會”,以基金會秘書長之職在其中領取“工資”。後來,鄭博等人的“移民基金會”在落實省政府有關檔案時被強令撤銷了,但不久他又搖身一變,換上“移民扶貧協會”的招牌,並親任會長,繼續開展著移民資金的發貸業務。這還能是“不求利”、“莫慕官” 嗎?
有人從鄭博的行為中發現了一個規律:詩人和官場人的虛偽是共同的——越想得到的東西他們越會在嘴上表示出一種煞有其事的輕視和放棄,他們越不願做的事和越不喜歡的東西他們卻要言不由衷地大加讚賞。比如,鄭博為官期間,明明也有點貪財,他卻說自己會忠心報國“不求利”,他明明很看重官職,他卻說自己的一切只是為了勤政為民,最看不起當官這種差事。
想必當官的大多不會喜歡搞紀檢的人,但在鄭博的詩句中,卻充滿了對“包公”之類黑臉人物的無限敬慕之情。
鐵漢錚錚骨,無私不怕天。
橫眉除碩鼠,俯首愛黎元。
黑臉柔腸軟,紅心鬥志堅。
懲貪揚正氣,衛士美名傳。
在“三講”中,鄭博多次檢討“有接受下級單位送來的土特產”等禮品“不付錢的現象”,“有接受下級、移民和有關單位送來的土特產和菸酒茶等現象”,但對社會上出現的“禮品回收店”這類“新生事物”,鄭博卻表現出了少有的正義和憎惡。他在一首《觀“禮品回收店感賦”》中冷嘲熱諷道:
新店沿街印眼簾,“回收禮品”鋁牌懸。
香菸美酒般般有,補品名茶樣樣全。
賣主登門圖少利,賣家倒手賺多錢。
此行興盛世風壞,納垢藏汙定護貪。
渭南移民局一位公務員對鄭博的寫作意圖十分不解:鄭博是隻準自己收,不準別人收?他是主張收到香菸美酒和補品名茶後只准自己消費,還是反對把這些東西拿到 “回收禮品店”去賣,免得“此行興盛世風壞,納垢藏汙定護貪”?……
官場數十載,並無多少成功建樹的鄭主任卻以知識分子特有的傲慢和大人物俯視芸芸眾生的心態打量著自己的周圍,《給某公務員畫像》一詩表達出了他對周圍同行們的不屑:
食祿謀私事,當僧不撞猓��
喝茶翻小報,熬夜壘“長城”。
嘴裡流黃段,胸中比白丁。
機關充此輩,百姓罵連聲。
我們應該瞭解一下終結了鄭博政治生命並令其刻骨銘心的那個“三講”了。
1995年11月8日,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在北京視察工作時指出:“根據當前幹部隊伍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在對幹部進行教育當中,要強調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
據上級的安排和渭南市的有關資料記載:“三講”教育單位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必須自我剖析。並且,這種剖析必須要有本單位的多數人投票透過才行。
當時,人們不相信這種自我剖析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人,尤其是當領導的人,大多是不可能自我揭短的——心理學中有個人隱秘心理之說,說的是人都是有面子思想的,人會在人群面前怕醜,害怕面子上過不去,有損自己的形象和威信。需要自我剖析的人害怕自我揭短的另一個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