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個優秀的“園丁”——或者,他還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詩人。

鄭博有過這樣的自我推薦:“餘素喜好古文,猶喜歡古典詩詞。在大學就讀時,就曾熟背了不少古典詩詞名篇。後養成晨頌詩詞的習慣,受益匪淺。於是,學習工作之睱,時之所因,心之所悟,情之所猓��酥��攏�E家饜∈��允閾匾堋2磺笪糯鎘謔潰��筇漲橛諦奈ǹ株菪Υ蠓街�遙�鯰惺��錐返��鈑詒ǘ恕!�

僅就“數十首斗膽見諸於報端”的詩詞看,鄭博在搞好本職工作之餘偶爾當當詩人是完全可能的。但後來,他放棄專業,放棄自己喜愛的古典詩詞,改行搞自己並不熟悉的政治。進入仕途後,他“從事宣傳、民政、移民等行政工作,曾擔任渭南地區民政局副局長、移民辦主任等職,1991年與1997年兩次被水利部移民局評為全國移民工作先進個人……”

成也政治,敗也政治,沾政治之光的人政治生命往往終結於政治,成了很多官場人無法逃脫的宿命和劫數。

2000年,中國大地的那場政治風暴在鄭博面前刮出了一道他無法逾越的“坎子”——這一年的“三講教育”成了他政治生命的“大限”,搞了大半輩子政治,在政治舞臺上曾不遺餘力、不擇手段地“治”李萬明近二十年的正縣級幹部也被政治徹底“治”了……

“敗走麥城”的鄭博萬念俱灰,痛苦憤怒。

痛苦對於詩人是一種財富。鄭博的靈魂在“三講”風波後得到了重新組合,他想以詩言志的方式來平復內心的傷痛、鬱悶和抗拒這場風波對自己政治地位的衝擊與動搖。於是,帶著一腔“我輩豈是蓬萊人”的豪情與悲憤,鄭博開始了他那本《心跡集》詩稿的編撰整理工作。過去草就的詩歌常把百感交集的鄭博帶回那些風光的年代,讓他回想起自己當初踏上這條政治之路時的意氣風發,豪情無限。他在那首《赴渭南受命有懷》寫道:

1983年12月14日,我從省委黨校赴渭南,受命到地區民政局工作,組織信任,自然欣喜;而責任制後,愛人身體不好,老母需要照顧,家事憂心,心情頗矛盾。

此行東府去,受命喜憂存。

本未聞達意,偏來舉薦音。

公職當盡瘁,家務卻牽心。

忠孝難兼顧,開懷為萬民。

此去渭南,仕途上的鄭博春風得意。那是一個崇尚知識和知識分子翻身吃香的年代。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改變了知識分子“臭老九”地位,提出 “知識就是生產力”,將知識分子列入了勞動人民的行列,把知識分子推上政治舞臺予以重用成了一種時尚和社會潮流。在陝西師範大學時就“熟背了不少古典詩詞名篇”,畢業後也“常偶吟小詩,略抒胸臆”的“詩人”鄭博自然會趕上這種時尚和潮流。

也許是時間久遠,或者是業績平平,如今,鄭博在渭南民政局工作的情況已名不見經傳,記者費很大力氣只是查出兩點關於他與當地民政局的記載。一是《渭南民政志》中載:1983年12月至1985年,鄭博同志任渭南地區民政局副局長,當年,調任渭南地區移民辦主任。二是在群眾的舉報中,記者不止一次地看到“鄭博利用職務之便,把970多畝撥給移民的土地無償送給地區民政局”這樣的內容……

那時的鄭博還不知道這樣的內容會成為自己政治生命的惡夢,他的詩詞中記錄的是自己言不由衷的心志和他對單位、對同事、對社會的態度。他在《暮年抒懷》中寫道:

人世目標計有三,立德立功又立言。

忠心報國不求利,勤政為民莫慕官。

在位勤廉仇鬼蜮, 離崗吟詠賽神仙。

黃牛擠奶堪為伍,桑葉成絲效繭蠶。

有人讀了這首詩後感慨道:詩人寫的那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