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7年二月,當沈絳一行人還在長安憶苦思甜的時候,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文風;王安石從汴梁外調知常州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繼召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多年的地方官經歷,使王安石認識到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併,宋封建統治所面臨的危局是“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所以變法之種已在他心中萌芽。
睿王趙允成因通敵叛國被太子一黨連根拔除,除去了趙宗實心中的一根刺,也為將來登基鋪平了道路。
歷經六個月零十三天,時值仁宗嘉祐二年,四月,沈絳等人終於長途跋涉來到都城汴梁。到了汴梁,眾人收拾好行李,整理好儀容衣冠,蘇洵帶著兩個寶貝兒子去拜會歐陽修,而沈絳則去了汴梁城南的繁塔尋程家二兄弟講學的地方。
遠遠的,沈絳就能聽見朗朗的讀書聲,間歇還有高聲講解的聲音。
沈絳拐進寺中時,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人山人海,全都是來聽學的,這二兄弟果然真真不簡單。
沈絳找了個角落,往臺子上看去,臺上兩人年紀和自己相仿,小的那個可能比自己還小。但是號召力真是不一般啊,年紀輕輕的就能使這麼多人都來聽課,教育果然還是要靠他們才能普及。
待人群散去,天已擦黑,沈絳看兩兄弟也極盡疲倦,便不想打擾,轉身退出天清寺,卻被個壯實的人撞個滿懷。
“咦?”那人疑惑地拽著沈絳來到光線好的地方。
“果然是子謙賢弟,見過我那兩個不爭氣的徒弟了?”是周敦頤,哦不現在還是周敦實。
“還沒有,我看了他們的講學自愧不如。”
“子謙弟何苦如此自謙,我和他們說了你的事,他們都巴望著能見上你一面呢,和我進去吧?”周敦實也沒給沈絳拒絕的機會,拉著他就進去了,呃,沈絳想,這可是見偶像啊,不要這樣唐突吧。
“顥兒、頤兒,這就是我經常對你們提起的沈清。”周敦實拉著沈絳進了寺內大殿,正在忙碌的程顥、程頤二兄弟,聽見自家先生的聲音,急忙行禮,聽到眼前這個清秀少年便是先生經常讚不絕口的沈清都有些驚訝,如此年輕,和自己一般大小竟然能如此受先生讚譽,可見見識非凡。
還沒等二兄弟和沈絳寒暄,就聽得門外僧人通報:“翰林學士歐陽修前來叨擾。”
二兄弟一陣慌亂,雖說這歐陽修現在的官職不大,卻是文壇領袖,在文壇的聲望極高,兄弟倆在汴梁講學這麼久,成效雖甚大卻還未得到歐陽修親自前來視察,只有寥寥賀文送來。所以現在歐陽修即將出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受寵若驚。
“學生見過歐陽大學士。”周敦實竟然也將這個只大他10歲的人喚做老師,可見歐陽修這泰斗之位堅如磐石。
“呵呵呵,都不必拘禮不必拘禮。”歐陽修長得頗讓沈絳意外,是一個笑起來很秀逗的老頭子,比張方平看起來更多了些可愛。幾人寒暄了幾句,沈絳注意到了,跟著歐陽修一起來的還有剛才分手的蘇軾蘇轍二兄弟,他倆也看見了沈絳,沈絳伸出兩個手指頭,擺了個“耶”的手勢,這是隻有他們三個還有小趙頊才知道的手勢。看了沈絳在大師面前還這般泰然自若頑皮搞怪,連一向謹慎的蘇軾都繃不住,衝他咧了個微笑。於是沈絳更是得意地笑得如沐春風。
“聽說二位賢侄近來在汴京講《周易》,影響甚深。”歐陽修似是注意到了沈絳的小動作,看了他一眼,卻沒有點破。“對於《周易》我也有點研究: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凶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說者,其略也。其餘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說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