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心目中已有所改變。京劇舞臺上的曹操,在眉心新增了一個紅點,以示是好人。這次討論曹操的主要文章由北京三聯書店在1960年結集為《曹操論集》出版。其後出版的有關學術著作和辭書,大都吸收了這次討論成果。
餘波未平,海嘯又起。*後期有所謂“評法批儒”運動,曹操被推崇為*家、無神論者、唯物主義者和徹底反對儒家思想的鬥士。一時間光環四射,曹操登上了他個人榮譽的巔峰,進入紅得發紫階段,當時出版的《曹操集?出版說明》實際表達中央意志,大略說:曹操在紛爭兼併的局勢中,推行法家的政治路線,二十多年裡逐個消滅了黃河流域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曹操實行法家的耕戰政策,大力建置屯田,用各種辦法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書中“敗軍令”、“論吏士行能令”、“選軍中典獄令”等以及“軍令”、“孫子注”中一些註釋,反映了曹操主張法治,反對禮治的尊法反儒思想。“收田租令”提供了有關曹操抑制豪強的資料。東漢選拔官吏用人唯親,並講究儒家的一套虛偽德行,藉以培植為儒家腐朽路線服務的偽君子,抑制有進取心的革新分子。為了保證法家路線的貫徹執行,必須打破用人的舊傳統、舊標準,從世家豪族名士儒生手中奪取用人之權。書中的“論吏士行能令”、“求賢令”、“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舉賢勿拘品行令”都反映了曹操在這些方面的反潮流精神。他公然宣稱哪怕被說成“不仁、不義”的人,只要“有用兵治國之術”,他都能任用,這是對孔、孟之道的公開挑戰。正是在這個新的用人方針下,曹操身邊聚集了不少人材,作為他統一北方,實行革新的得力助手。東漢統治者大肆宣揚孔丘的“天命觀”,大搞神學迷信。曹操同他們相反,他年輕時,當濟南相,就曾拆毀神祠,後來,又把“除奸邪鬼神之事”推廣到他的統治區域內。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對保守,重視實效,反對空想的法家思想,是和他的樸素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傾向分不開的。曹操畢竟是個地主階級的革新家,具有嚴重的階級侷限性。他曾經*過農民起義軍,他的思想也未能完全擺脫儒家的影響,這在他的詩文中都有所反映。此後,毛澤東還多次提到並充分肯定過曹操,譬如1975年說“三國的幾個政治家、軍事家,對統一都有所貢獻,而以曹操為最大。”毛主席在1976年用曹操等人並沒有上過大學來說明“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增長才幹”的道理。不過好景不長,隨著“*”被否定,硬加在曹操身上的光彩也自然褪去了,紅得發紫階段為時甚短。
何以如此?千古曹操只一人(9)
1999年新版《辭海》代表紅色曹操學的最終定論:“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要》、《孫子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更重要的是,曹操的作為和政策順應了歷史潮流。作為歷史人物曹操值得肯定的。”若起曹操於地下,他一定說:“早知道後代的人這樣評價歷史人物,老子直接當皇帝該有多好!起碼過十幾年皇帝乾癮。”
正是因為曹操的形象如此九曲十八彎,所以發現“曹操墓”的訊息被公佈後才會引起如此大的社會關注。
曹操還是那個曹操,事功未聞增加一點,譎詐何曾稍減半分。其形象卻已經被近一千八百年時間模糊、扭曲以至無法明辨。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曹操本色——大黑?
曹操?曹操!曹操的基本履歷可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