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平實介紹為: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吉利,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曹操打著漢朝旗號消滅、壓服、招攬眾多地方勢力,將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集合在漢室名義之下,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竊國的基礎。曹操寫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其父子三人推動下形成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曹魏建立後,曹操被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稱其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詩人。

本節之作,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曹操傳記或小傳,主要目的是搭建一個評價論述曹操的大綱,將其置於大歷史的背景之中,重新審視曹操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將那些久久被有意無意間忽視的醜惡罪行納入到研究視野中,全面、客觀的給曹操及其影響找一個準確定位。由於其個人事功及文學成就已為大眾熟悉,本文就不再多費筆墨。下節則主要就以往研究忽略的心理、心態、性格及相關方面進行剖析。所謂大黑,並不意味是全面否定曹操,期待讀者能全面客觀地理解一種顏色的準確意義,不要以幾十年前的政治眼光和標準來看待學術討論。

曹操研究中的顏色問題,大紫階段已經是過去完成時,大白階段雖然並未終結,但已徹底式微,基本上屬於過去時,而紅色曹操還是現在進行時,居於統治地位,所以不得不認真對待,因為這一曹操去歷史真相相去甚遠。就最初的發動者及其動機而言,完全是政治性的,就實際的操作層面而言,雖然是在百花爭鳴的旗幟下,以學術討論的名義展開,但總體而言只是三四分學術、六七分政治,因為爭論中明視訊記憶體在大談特談多談曹操的優點、事功乃至有人為拔高的趨勢,有意少談不談其缺點、罪孽,對一些負面的東西往往有意無意間小而化之,甚至故意視而不見,論戰的結果實質上是塑造了一尊古神。現狀就是那次論戰結果的固化。

所謂在正史上地位很高,但在文藝中被後世一步步“妖魔化”成個白臉奸臣形象,其實只是某些史學家的誤解。從來沒有人否認過曹操的傑出才幹,能臣也好,奸雄也罷,都是如此。曹操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大獲榮寵,程度高過秦始皇,受封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傑出詩人的桂冠,後來又加封法家,就差一個革命家的帽子。而當時在古代帝王頭上滿天飛的反動的、地主階級的總頭子這頂帽子好像從來沒有給他戴過,其原因就在於毛主席喜歡他,郭沫若代表毛寫了一系列文章為曹操翻案,以至於在他被汙名化之後,矯枉過正又被美名化。復旦大學歷史系譚其驤教授1959年5月31日在《文匯報》發表《論曹操》文與郭沒落商榷,認為“對曹操不存在翻案的問題”,“總之,曹操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功勞很大,罪孽也不小的歷史人物。從全面看問題,總的評價應該是功過於罪。但我們不能,也用不著因為他有功而諱言其罪。過去有許多人並沒有把他說成是罪過於功,所以這案子基本上無需翻。若一定要把他犯的罪也翻過來,說是並無其事,或雖有其事,但算不得罪,那恐怕是翻不過來的,因為那是歷史事實。”郭沫若對不同觀點和意見一般都要著文反駁,但對譚其驤的文章居然始終保持沉默,沒有公開作出任何反應。顯見得打蛇是打在了七寸上。全面的肯定也就意味這個東西是可以學習的,為何學曹操?他的道德、人格,沒有,套用一句*術語:“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很多惡行竟然也得到讚美和歌頌,迄今未得合適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