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部分

,我們什麼都有了,齊國人從此不再成為我們的憂患。”

幾名武士慌慌張張跑進來,打斷了臧武仲的話,彙報:“齊軍來了,他們來了七百乘戰車,軍隊裡面打著齊國國君的旗幟,齊國國君親自領著軍隊來圍攻防城。”

臧堅站起身來,下令:“立即護送家主前往“旅松(在今山東省泗水縣)”通知全城:準備戰鬥。”

不要怪臧武仲遇到戰鬥想要逃脫。當螞蟻與大象戰鬥的時候,知道逃跑的螞蟻才是聰明的螞蟻,尤其是這隻螞蟻還是隻大象的跟班。晉國已經答應救援魯國,魯國現在需要的是:面對齊國這隻大象,堅持活到晉國這隻大象上場為止。而臧堅等人身為領民,他的責任就是保持領主的存在,讓晉國出面的時候有庇護“防城”的政治依據。

防城的人動員起來了,防城三勇士:郰叔訖、臧疇、臧賈,整理兵甲,帶足了三百甲士,護送臧武仲離城。

可憐的魯國人,這次英勇突圍的創舉,他們甚至記錄到《春秋》當中,大書特書的使之流傳百世。但這也體現了小國寡民與霸主國的差距。晉厲公曾擁有八百甲士,但在晉國卿大夫眼中這點兵力不值一提。前任元帥殺晉厲公的時候,像三隻手捉螃蟹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將這八百甲士擊潰,俘獲……

而這事如果擱到趙武身上,他若聽說對方只擁有三百甲士,也許連眼角都不瞥對方一眼……想當初,趙氏最為窮困的時候,可憐的趙武擁有一千五百甲士,帶著這樣的軍隊參加鄢陵大戰,他晃悠到哪裡都受到晉國卿大夫的恥笑,以至於他惱羞成怒的安慰自己計程車兵:我不教別人聰明。

然而,防城能湊出三百甲士,卻是在《春秋》當中大書特書的英勇事件。這三百甲士服裝並不統一,其中高階武士家境富裕,穿著趙氏援助的軍用板式青銅甲,而下層武士穿著從趙城流傳下來的、棒球隊員使用的柳甲(木甲)……然而,這好歹是三百名全副裝甲的武士。

當這些人雄赳赳氣昂昂集合在防城城門時,臧堅看了很滿意,他指著三勇士向臧武仲解釋:“我們魯國一向與趙氏親厚,所以能湊齊三百副趙氏鎧甲,這在魯國公卿當中,已經很不容易了。主上請放心,齊國雖然大軍圍城,但他們還沒有準備與晉國翻臉,我防城突然出現三百個穿著趙氏鎧甲的武士,齊國人拿不定主意,恐怕不敢攔截……”

臧堅的預測果然正確。三百甲士簇擁著臧武仲的戰車(趙氏馬車),不緊不慢的走出防城。一路上,他們在刻意模仿晉國軍隊那種刻板的追求佇列齊整,以及不慌不忙的神態。對面的齊軍見到這種現象愣了,他們大眼瞪小眼的,望著這支魯軍用散步姿態穿過他們的陣營……

在《春秋》的記述中,經常見到大軍圍城時,某些勇士以散步姿態穿過敵營的描述。這並不奇怪,越是紀律嚴明的軍隊越講究“令行禁止”,也就是說:士兵沒接到命令禁止私自出去。

見到魯國人穿越圍城的部隊,先期接觸他們的齊軍士兵不知所措。如果他們自己出擊,違反了軍令不說,萬一有戰損,算誰的?拿不定主意的齊國人派出傳令兵去請示軍隊統帥,這位傳令兵是用腳走路的,他在行進的同時,穿越敵營的勇士也在行進,等齊國傳令兵彙報了本軍元帥,敵人也差不多走出本軍的營寨,即使統帥毫不猶豫下令攔截,等這位傳令兵走到陣地前沿,通知出擊部隊調遣,估計敵人已經穿出整個營塞了。

論起來,這時代軍隊最有主動進攻精神的,大約只有趙武屬下那支卑鄙無恥、不講究戰場禮節的、專門貪佔小便宜的軍隊,才會做出“先拿下、後請示”的狂妄舉動。

不過,無論怎麼說,能夠孤身穿越數萬軍隊,那也需要絕頂的勇氣。在數千數萬的目光注視下,要鎮定自如的保持正常步伐緩緩前進,那不是一般人乾的。現代,許多人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