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2部分

院不允許觀眾帶著攝影機進場,二三線城市的電影院就不會管這些,是盜版的滋生地。

為了防盜版,電影公司會採取首輪放映的方式。

首輪放映只在大城市進行,一般是五到七天,電影公司會派專人護送複製,就在電影院盯著複製的動向。

這段時間很少出現盜版,到了第二輪放映,院線規模擴大,盜版才會出現。

華影集團真想查的話肯定能查的出來,但牽扯到利益鏈條,誰也不願意去碰,盜版就這樣成為了一種常態。

想要徹底防盜版,就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跟蹤每一張複製,在電影院門口進行嚴格的檢查,不允許觀眾攜帶任何的攝像裝備。

林子軒準備在《臥虎藏龍》上映期間嘗試這種措施,至少要保證十天內市面上沒有盜版光碟出現。(未完待續。。)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標

《華國之聲》第二季的招標會在京城舉行。

招標的內容只有兩個,一個是節目的冠名權,一個是電視的播放權。

前者採用的是明標,後者則是暗標。

明標是指透過現場拍賣的方式選擇出價最高的一方。

暗標不進行現場拍賣,電視臺把播放權的價格以及合作方式做成計劃書,由姍姍文化決定和哪家電視臺合作。

因為電視臺不僅想拿到節目的播放權,還想參與到節目的製作之中。

這就不能用價格高低來判定了。

如果一家電視臺出價很高,但附加條件太多,影響到姍姍文化對節目的掌控,那肯定不會選擇和他們合作。

事先把條件講清楚,寫進合同裡,省得後續出現糾紛。

招標會的重頭戲是冠名權的爭奪,國內十幾家資金雄厚的廠商對《華國之聲》第二季的冠名權很有興趣。

一旦獲得節目的冠名權,接下來的半年內凡是和《華國之聲》相關的活動,都會出現冠名廠商的廣告。

最終,一家來自粵省的電子企業用四千五百萬的價格拿下了冠名權。

這個冠名費在國內並不算高,這方面華國電視臺才是領跑者。

自從九四年華國電視臺舉行廣告招標會以來,廣告冠名的費用就屢創新高,每年出價最高的企業被稱為標王。

九五年到九七年的標王都是酒廠,九七年的標王出價高達三億兩千萬。

為了在華國電視臺打個廣告,花了三個億,這才叫真的不差錢。

“標王”這個頭銜本身就具有廣告效應,本來不出名的品牌透過媒體的報道就這麼紅遍了全國。

不過錢花的值不值只有企業自己心裡最清楚。

社會上對標王這種現象褒貶不一。

剛開始大家認為這是市場經濟的表現,企業不能光是埋頭生產產品,也要注重宣傳和市場,標王的出現證明企業走向了市場。

然而,當出現高達三億元的標王時,有媒體進行了反思。

企業真的有必要花三個億打廣告麼,一家酒廠的年產值是多少,這麼盲目的投入廣告,能收回成本麼?

標王不是企業家炫富的頭銜,企業應該量力而行,適可而止。

華國電視臺隨後雖然刻意模煳了標王的概念,但媒體和大眾習慣了這種稱謂。

九八和九九年的標王是兩家生產vcd的廠商,費用分別是兩億和一億六千萬。

華國電視臺每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收入都來自於廣告招標。

最具價值的是每晚七點半《華國新聞》後的廣告時段和春節晚會的廣告套餐,需要上億的廣告費才能拿下。

其次是熱門綜藝節目和體育賽事的冠名廣告,在五千萬左右。

《華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