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6部分

部區域下大雪了,為了防止雪融化鹽池內的鹽,這裡,是否該收鹽了?”趙武滿意的打量著周圍的白色鹽粒,詢問陪伴的侯晉。

在鹽、鐵專賣法下,鹽就是可以兌換錢幣的奢侈品。趙武對河間的開發,最近有點“貨幣供應量”不足,不得不用鹽與製成品支付工資……當然了,十數萬勞工,一人一個銅板,就是十萬枚,先不說十萬枚銅板有多重,光是事先籌備事後清點這十萬枚銅板,就是一個大工程。在春秋時代,年度鑄幣數量有多少?趙氏家族再富裕,讓他按月支付十萬枚銅板,連續數月,誰都承受不了。

於是,春秋時代常見的以物易物交易,也出現在趙氏。這一現象是趙武執掌家業以來首次,趙武不得不像“萬惡的”工廠主一樣,用產品來支付工人薪水。但……或許是出於補償心理,或許是出於春秋時代貴族的心態,趙武折算產品價格時,不是按照該商品的出售價格折算,而是按照批發價打八折計算。結果,他僱用的勞工們非常滿意趙武所折算的食鹽價格。東津的食鹽一船一船的送往河間,大量的需求讓侯晉的倉庫都空了,不得不加快生產以滿足需求。

第三百零四章 每一根羽毛都要換成錢

侯晉神色得意,他是此地領主,雖然鹽田技術是趙氏發明的,雖然湖澤山川的“專利”權歸趙氏,但身為當地領主兼管理者,鹽田每賣出一斤鹽,他能獲得其中的三成收益。

說起來,食鹽有什麼成本,海水而已。整個曬鹽過程中花費的人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最大的成本在於過濾以及漂白鹽滷上面。趙氏過濾及漂白鹽滷的技術才是真正“專利”,因為趙氏出產的鹽雪白且顆粒均勻,所以在列國間有了“雪鹽”的稱呼。於是,雪鹽的價格嘛……相對這些鹽出售的價格,過濾及漂白鹽滷這方面的花費,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沒關係,我自從來到此地後,每天都記錄天氣變化。去年這日子附近,連續十多天沒有下雪。所以,即使現在,我們的東方暴雪紛紛,我認為,等到我們這裡下雪也要三五天後,我有足夠的時間發出召集令,有足夠的時間收鹽”,侯晉得意的回答。

馬上侯晉又感慨:“鹽還是賣給齊國有賺頭,齊國有鹽類專賣,所以吃鹽在齊國是奢侈。他們的食鹽一出鹽場,層層的分銷商就開始向裡面摻泥沙,以此來減輕鹽稅負擔……多年來我一直想開啟齊國市場,但在鹽類專賣下,齊國對我的食鹽防範很嚴。這次……哼哼,等十萬勞工帶著食鹽回家,我看齊國怎麼防堵?”

侯晉身後,是當地的中小領主,這些小領主大多數都是外國人。不是外國出逃的貴族,就是外國破落的王孫,他們來到晉國後,努力奮鬥獲得了一個貴族爵位,但因為這爵位實在太小,不足以讓他們抹除兵役責任,這讓他們不甚其煩。

天下各國中,沒有哪個國家像晉國人一樣生活刻板,即使現在的斯巴達人,也沒有左傳、春秋上記載的晉人生活“嚴整”。農忙的時候,晉人們多數圍著自己的田地操勞;農閒的時候,晉人不得不應付繁瑣的訓練任務。

而列國逃亡貴族後裔,都在本國享受慣了,難以適應晉國境內那種刻板而乏味的生活,於是,藉助侯晉轉封的機會,他們紛紛來到東海邊,與侯晉一起開發這片臨海的土地。由於來到此地的都是列國小貴族,於是,他們不免將列國懶散的習慣帶入其中,同時帶入的還有列國那種無紀律性,以及不斷挑戰規則底線的生存習慣。

抵達東津前,趙武因為他們擅自移動封庭的行為,狠狠處理了一批人。如今到場的小貴族們心中都戰戰兢兢,他們躬著腰,低著頭尾隨著侯晉,根本不敢插話。要擱往常,侯晉也不敢直面趙武,但因為此前有過一段共同戰鬥的經歷,侯晉才知道,這位傳說中比較嗜血的天下第一將,其實是個很和善的人,連家臣們的當面衝撞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