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被讚譽為人寬仁,老成持國。
實際上不是上皇要作“仁君”,而是無可奈何。前朝之所以覆滅,除了末帝無道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世家豪門盤根錯節,上轄君權,下則強取豪奪。末帝無法打壓世家,對朝政也無法做到從容掌控,收發自如。以至於當時的朝廷中,大臣們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相互傾軋;地方上,各級官府拼命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最後,生活困苦的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紛紛揭竿而起。而各個世家看見前朝國運無法可挽,也紛紛投靠新主,以其財勢,依舊佔據高位。
新朝初立,高祖和太宗皇帝吸取前朝的教訓,竭力打壓世家豪門。這些世家被壓制的喘不過來氣來,龜縮起來。當年,上皇前面有三位嫡親哥哥,作為嫡長子的大哥,因為眼疾無法成為儲君的人選。因此嫡長繼承製在這裡失去了作用,作為嫡出的他和兩個哥哥都有競爭皇位的資格,只是他在眾人眼中一向不顯,想要脫穎而出比較難。無計可施的他與備受打壓,生存空間被壓縮的世家豪門結盟,在他們的幫助下,登上了帝位。
登基後,有“從龍之功”的世家豪門得以大肆封賞。在上皇不注意的情況下,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這些世家高門,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再想處置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他又缺乏“斷尾求生”的魄力,狠不下心來,只能盡力將世家豪門的勢力控制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之所以選五皇子為帝,上皇正是看中他堅毅果敢的個性,覺得他不會被世家豪門所轄制,能夠革除國家的弊端。
本來上皇退位之前釋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無不是針對國家的弊病,新皇登基之後只要貫徹執行就行了。但是上皇在位時用的人,大多是利益的即得者,如今這改革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當然不肯放棄手中的利益,所以在朝堂上雖不敢明著反對新皇,但是陰奉陽違,以致政令難以貫徹執行。本來新皇的幾位兄弟對這個平時不顯眼的兄弟拔頭籌,成為皇帝就心有不服,所以不僅不幫他,還跟著一起作對,想著能不能渾水摸魚,把他攆下臺。
好的政令,需要好的執行者。否則明明是好的政策,被下面的人歪曲扭意,變成壞事的也不是沒有。因此新皇雖然知道國家弊端所在,也只能暫且不動,想著把人理順再說。想著提拔新人頂舊人,但是在上皇這裡受了阻。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不假,但是新皇登基,為了表示孝道,又有“三年無改父道”這一說。何況上皇現在還好端端的在上陽宮,你就開始提拔新人,罷黜他的人,這讓他怎麼接受的了?上皇做了多年皇帝,一言九鼎,大權在握的那種感覺哪裡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他這邊剛退位了,你就開始更換朝臣,這讓上皇怎麼想?他絕不允許新皇架空他!因此上皇又護在裡面,以至於新皇舉步維艱。
經過幾年的小心經營,新皇到底在朝堂上重要部門安插了幾個自己人。這日他在勤政殿聽內閣次輔兼戶部尚書陳大人彙報。聽完之後,新皇嘆了一口氣,道:“每年漕運的糧食在路上至少要損耗兩成以上不說,而且耗時良久,徵發既眾,服役又長,以至失誤農時,弊處多多。說起漕運的弊處,朝堂上的人只怕口沫翻飛,說上兩天兩夜都在不在重複的,但是一說到改漕運為海運,下面的人卻顧左言他,應者寥寥。為什麼?還不是漕運上可以牟利之處多多,若是改漕為海,他們還怎麼撈錢去!……”
“啪!”一本走著丟在陳大人的眼前,皇帝道:“你看看,你看看,這是通政司報上來的漕運牟利的法子。把船上的新糧新絹跟沿途的奸商偷換成浸過水的損壞品,然後就報稱路上遇風雨毀損,藉此牟利。這還算小道,更大膽的則直接報了傾覆的都有,那些奸猾小人,上上下下打通了關係,就連追賠都追賠不到他們身上。漕船侵盜嚴重,因此漂沒的物資,最後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在路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