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部分

心;有能力的君王都不容許“臥榻之側容他人鼾睡”,但是新皇不得不忍耐。當年因為義忠親王一事,皇帝發現了幾位成年皇子底下的小動作,所以在剪除義忠親王的黨羽之時,也順便將幾位皇子的臂膀砍掉了,而後對幾位皇子也防範了起來。新皇作為皇子時,韜光養晦,擺出一副不爭,忠心辦差,一心為上,願為賢王的姿態,正是這副實心辦事的低調態度入了上皇的眼。上皇覺得他為人忠厚孝順,性子堅毅果敢,幹練有才,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能夠承前繼後,執行以前的正確政策,併發揚光大,革除以往積弊,敢於創新,所以傳位於他。

新皇未登基之前,因為辦差多年,所以對朝廷的弊病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所以登基之後,新皇就在心裡定下了清吏治、開財源、查虧空,這三大政治任務。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難。新皇登基,並不意味著馬上就可以辦你想辦的事情的。因為想要辦事之前,你得有人。朝堂上的人,大部分是上皇的人,與新皇並不特別親近,未必肯賣力幫新皇做事。何況朝堂上,除了上皇的人,還有其他幾位皇子的人。以新皇作皇子時暗中拉攏的人手,在朝堂上並不佔優。

國家並不太平,自上皇晚年起,天災人禍接連不斷,不過相對天災而言,人禍更厲害些。貪汙,土地兼併越發嚴重。這麼大的國家,哪一年沒個災害呢!不是這,就是那,反正沒個消停的時候,受災的地方只是減免賦稅已經是好的了,更有甚者,若是災害嚴重,還要國家拿出錢來賑災。每年要支付河工的費用,整個宗室的花銷、各級官員的工資,各項工程的支出,一年的賑災預算,兵丁的糧餉,偶爾還有個地方叛亂需要武裝鎮壓一下,……歲入不見漲,國家的收入收的趕不上花的快,財政入不敷出。

財政的解決方法,歸根到底不過“開源節流”四個字而已。只是節流,怎麼節?新皇登基之後,後宮的用度已經削得不能再削了,再削就不成樣子了。何況他這邊省出的一點兒相對整個國家的財政費用來說,不過千盅一粟,杯水車薪。再說,上陽宮那邊還有上皇、上皇后、諸位太妃,那是不能省的,不能因為上皇不當皇帝了,你就“苛扣”其用度而且,不但不能省,為了表示孝心,反而要更上一層樓才是。所以雖然新皇這邊儉省,但是整個後宮的費用並沒有縮減,反而增加了不少。

除了從後宮用度上節流一點,下面哪裡還能有節流的地方?官員的工資?工程的支出?兵丁的糧餉?……哪一項都是不能省的,否則就要出亂子了。不能節流,就只能開源了。作為“以農為本”的古代封建社會,國家的整體政策是抑商的,想從商業活動中增加一點國家收入,並不太現實,因為國內關於商業的關卡其實不少了,再加稅,行商變流民,比農民起義要方便的多了。

打不了商業上的主意,那麼只能在土地上下功夫了。本朝立國近百年,因為高祖和太宗深知百姓深受前朝之苦,所以為了修生養息,下了“暫不加賦”的政策。上皇繼位,因為他重名,愛惜羽毛,所以在登基伊始,宣佈他執政期間“永不加賦”。經過高祖、太宗、中宗、上皇四代“輕徭薄賦”、“鼓勵農桑”、“與民休息”的政策,經過前朝戰亂而荒蕪的田地大量被開墾,人口增長迅速,可是國家的歲入卻不見增加。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世家豪門瘋狂的兼併土地,這些人有特權,可以不用繳稅,所以本應該是國家的收入卻流入了私人的腰包。那些喪失土地無以為生的百姓無奈之下淪為流民,形成了匪患。國家還要為此買單,掏錢,平叛。

雖然用“烽煙四起”來形容稍微誇張了一點兒,但是目前真的差不多是年年有人造反,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絕不是簡單地一句“天災所至,奸人作亂。”就能解釋的。上皇也知道問題所在,但是就這麼放任自流。好外的說法是想維穩,事情不到了跟前就不想下狠手。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