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而非元胡摩,卻依然建議讓我假扮成元胡摩。這一點我也深表認同。元胡摩是宇文泰嫡子宇文覺的王后,又是元氏一脈僅存的一位公主,號召力相比於籍籍無名的阮貴嬪來說,自然是強上百倍。更何況阮貴嬪曾經被宇文護收為義女,一不小心就會被人捉住把柄。
出師自是有名,我只需要假借宇文覺、宇文毓的名義,以亡夫之痛斥責宇文護的狼子野心,起兵靖難,天下莫不認可。現在萬事俱備,只欠一鳴驚人了。
楊堅將太平寨以及其他各部的統帥全部召集於穎軍山寨,將獨孤信舊部盤點歸類,雖然合計起來有近二十萬,但因為分散各地,若想要調集起來,容易打糙驚蛇。眾人商議之後,決定於同一日,各部同時起義,迅速攻佔附近的城池,務必要讓宇文護來個措手不及。
---------------
這中間,有兩個訊息傳來,其一,南陳的皇帝陳霸先薨逝,其侄兒臨川王陳蒨登基即位,改元天嘉。據聞陳霸先死時,宣皇后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人秘不發喪,只是秘密宣陳蒨還朝,待一切已成定局之後,方才公佈死訊。這樣一想,那一晚,陳蒨匆匆回去,只怕就是因為此事。
第一百五十一章 討伐軍
還有一樁訊息,宇文毓&ldo;因病&rdo;薨逝,經兩個月後,魯國公宇文邕終於在百官三番五次的催請之下,推辭不得即位為帝,他一即位,即告太廟,加封宇文護為晉國公,加尊號&ldo;護國&rdo;。作為臣子,一般只能有封號,這尊號是隻對皇帝、皇后用的。宇文邕此舉,令許多老學究不滿,恨不能以死勸誡,但宇文邕執意為之,甚至說道,朕既為天子,難道這點權利也沒有嗎?如此一來,許多人對這位新皇不免都有些失望,只覺得與宇文覺、宇文毓相比,這位四皇子實在是差太遠了。
我聽了,倒是放下心來。如此瞧來,宇文邕韜光養晦的本事實在是已臻化境。之前我還十分擔心,總覺得宇文護對他早已經生了懷疑,只怕宇文毓這一死,第二個恐怕就是他。沒想到宇文護權衡再三,還是把宇文邕立為皇帝,從這一點看來,他對宇文邕的疑心只怕已經減少了很多。
到底不愧是我的阿彌。
又過了些日子,京城的訊息再度傳來,宇文邕常常稱病不朝,人人皆道他貪戀後宮,本想將一位姓李的娘娘冊封為皇后,但不論是宇文護還是其他眾大臣,皆嫌李氏身份低微,即便懷有龍裔,也不夠入主中宮。因為宇文護的建議,宇文邕只得作罷,但從此更加不大理會朝中事,只是愈發寵愛李氏,將朝中巨細統統託付給了宇文護。
李氏自然就是李娥姿,宇文邕是有心要上演一出不愛江山只愛美人的好戲。這樣一來,宇文護更加驕縱起來,他越是天怒人怨,於義軍越是有利。
-----------------------------
七月,萬事俱備,韓褒的穎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據南陽和潁川二地,幾乎不費一兵一卒,以元胡摩的名義發&ldo;討護檄文&rdo;,其曰:
晉公宇文護,太祖文皇帝臨終所託,本意輔佐聖君,匡扶社稷。奈何其包藏禍心,窺竊神器。為宰相時,專權毒虐,要君跋扈,豺狼成性,近狎邪僻,竟連弒二君,猶復俶擾天紀,殘害忠良。實乃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妾元氏,本欲隨夫共赴國難,奈何二帝為jian人所害,深恨蒙塵,妾苟活於世,只為昭示豺狼真性。
今宇文護,失君臣之道,弒君謀逆,實乃不忠不孝不信之人,如此用懷,不死何待?
太師獨孤公,奉太祖之成業,荷先帝之厚恩。預知宇文護狼子野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未成功便為護鴆殺,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天下泣也!將軍楊堅,繼先帝重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