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安敏之如今想要拉攏的,正是探花付心良。
一個探花郎,遠不如狀元讓人印象深刻,一開始沒人注意到付心良。安敏之當時正忙著在父皇面前表現,也不會關注區區一個探花郎。前世沒有戰爭,哪怕開了恩科,選拔的人才也不會立即得到重用。
直到後來付心良大放異彩,安敏之才查過他的底細。此人出身於幷州松陽書院漢陽人士,自幼家境貧寒靠族人資助完成了學業。一個來寒門書生,年紀輕輕就爬上了從五品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
若按常情,付心良朝中無人,在翰林院編修幾年後,大概會下放到地方做個小官。只是,他不知因何緣故,得了當時的御史大夫秦崢後來的吏部尚書青眼,秦崢將庶女嫁於付心良為妻。從此之後,付心良在朝堂上步步鑽營,憑著裙帶關係扶搖直上。
加之付心良的確由些才華,所以政路暢通,他居於卑位時小心謹慎,對待上司十分恭敬,面對他人刻意為難小心退讓。在安敏之印象中,未曾得志時的付心良,就像一塊圓滑沉默的石頭,既不出色又挑不出錯來。
等到付心良爬到了高位之後,本性漸漸暴露,睚眥必報為人陰損,曾經得罪過他的人,他一個個報復回去。比起另外位幾乎沒有缺點,在朝廷中留有清名的狀元和榜眼,對安敏之來說付心良更好利用一些。
他依著記憶中的線索,在全國各地的考生進京時,打探著付心良的下落。前些日子,安敏之得到了一些線索,今日又聽手下來報,言稱付心良在詩會上奪魁。安敏之有心拉攏付心良,得到這個訊息自然高興。
安敏之折身相交不免顯得怪異。他派了心腹,找個由頭,對付心良示好。為了避免影響付心良搭上秦御史這條路子,安敏之特地囑咐手下不要太過聲張。(未完待續)
第二五七章 殿試
朝廷要與恭奴議和,邊關戰事即將結束,捷報像插了翅膀,飛遍了大華的大街小巷。這場戰爭持續了太長的時間,讓百姓身心俱疲,沒有人不盼著戰爭結束的。雖說議和剛剛提上章程,漢陽城如大華大多數地方一樣,喜氣洋洋等待迎接凱旋的戰士歸來。
一將功成萬骨枯,大華的男兒為了保護國土,在戰場上浴血廝殺,家鄉的妻兒以及父老鄉親,苦苦等候他們歸來。只要人活著就是希望,哪怕遠行的人和去時一樣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兵卒,多少閨中人朝思暮想,只願心中那人平安歸來。
這種心情,辛夷十分能夠體會,戰事倘若沒有意外,即將宣告結束。這就意味著柳元景即將歸來。他們有太久沒見了,辛夷在伺候紅薯之餘,撿起了荒廢的女紅,一針一線為柳元景縫製著禦寒的衣物。她縫了一件又一件,細密的針腳中,全是她日日夜夜苦盼的心事。
縫好了衣物,辛夷卻無數投遞,她只能將這些衣服熨燙好之後,疊起來放入箱中。思遠之人兮,不知歸期,辛夷盼著戰爭早日結束,更盼著柳元景歸來。有時瞧著自己做的衣服,辛夷好笑之餘又有些心酸,若不是思念之情無法排解,她又怎麼會耐煩做這些,從前極不喜歡的瑣事兒。
平日裡辛夷頂多繡一條帕子,做一個荷包,如今做起衣裳來輕車熟路。
對於議和,辛夷表示贊同,比起旁人考量著國家財力是能支援戰爭繼續下去,辛夷還憂心著接下來的旱澇災害。
如今大華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將邊疆平定之後。才能在旱災來臨後,對災區百姓進行援救。因為柳元景在戰場,所以辛夷對戰事十分關心,她知道恭奴人打著打著老可汗歸西了,臨死前他遺言讓最小的兒子登位,但是其餘兩位王子並不服氣。至高無上的權力,對於任何人都具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恭奴人陷於王位爭奪中。自然無法繼續騷擾大華。若不是即使打下了恭奴居住的草原,對於大華來無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