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衛家無忌一般投案自首,反而參加了許都的起義軍。
到此為止,吳登科的行為若是按照後世的標準,已經可以進入了自發反抗階級壓迫的範疇。當然,在狡詐的地主階級面前,缺乏思想指引和正確領導的農民起義者不是被腐蝕拉攏就是自我消亡。
崇禎十七年正月二十八,白頭軍進攻金華縣失利,無糧不支,敗退紫薇山。因此,許都向明廷投降,監司王雄擅自允諾,後其人及部下六十四人為浙江巡撫左光先所殺,許都餘眾復叛。
魯監國元年,尹燦在金華府起兵反清,那時已經帶領十幾人的吳登科率部加入,也是在尹燦軍中,他結識了孫鈺,並從孫鈺的同鄉口中得知了他的故事。
到了今年三月,尹燦兵敗被俘,後被清軍殺害於東陽縣東街。吳登科就和孫鈺一起帶了幾十個手下一起來到大蘭山投奔王翊。
一個是擁有舉人功名的讀書人,另一個是殺人在逃的農民起義者;一個因為許都餘眾叛亂而避禍鄉間,另一個乾脆就是許都的餘眾。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根本不應該有交集的人竟然相識併成為了朋友,還一同走上了反抗滿清民族壓迫的革命道路。
真不知道是這兩個人荒唐,還是這個時代荒誕。
可是,等吳登科來到大蘭山後,王翊的部下們認為其人屢次從賊,又並非寧紹本地人士,均不放心讓他帶領部下加入戰兵營。可是,古人偏偏又極重鄉情,吳登科的手下都是金華人,自然不願意分開。
於是乎,王翊決定徵辟孫鈺,並在大蘭周圍分授荒地,好讓吳登科和他的部下們自給自足,不至於為禍鄉里。只不過,吳登科等人造反多年,大多不是那等土裡刨食兒的人,一來二去反倒是把地租給了別人,自己打獵的時候居多。
待吳登科講完,孫鈺一家早已從北屋出來。陳文看著那淚眼婆娑的易氏,勸慰的話卻始終堵在胸口說不出來。可若是用他曾經矇騙王翊的話來敷衍,陳文又開不了口。畢竟在他心中,先前對於王翊,他本身就抱著交易的心態;而眼下對於他們,卻完全是交流。
無奈之下,陳文卻想起了他曾經在一部網路連載歷史小說。正是因為那部小說,陳文才開始對明史產生興趣。而在其開篇的一個故事,眼下卻是應景非常。
只見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起身說道:“我以前讀書時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元天曆元年的一天晚上,鳳翔府一個叫做朱五四的人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孩。根據當時起名的習慣,他給這個孩子起名叫朱重八。”
第一個反應過來的是孫鈺,只聽他急忙喝到:“陳兄慎言。”
“孫兄,請讓我把故事講完。”接著,陳文繼續說道:“朱五四是個佃戶,不過他還有一個小豆腐店,這讓他可以勉強養活他的妻子和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很小的時候,朱重八便開始給當地的一戶劉姓地主放牛。那時,他不想放牛,他想去讀書,可是家中卻無錢束脩。”
束脩就是古代的學費,是孩童入學時贈予老師的見面禮。這個詞讓孫鈺頗為感觸,他想起了當年他的父母是如何的省吃儉用供他上學,想起了他是如何刻苦攻讀,想起了,太多太多……
“那時,朱重八最大的夢想就是趕快長大,到時找當年給他父母做媒的媒婆幫自己找一個手腳勤快的姑娘做媳婦,然後生下屬於自己的孩子。等孩子到了自己的現在歲數,就叫他們去給劉姓地主的兒子放牛……”
這故事很像陳文那時代那個放羊娃的故事,不過在古代,農婦、山泉、有點田,這是中國農民的不二夢想。當然啦,地主誰都想做,可是這世上又有多少地主,現實一點總是好的,至少夢醒時分心中不會太疼。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至正四年,朱重八十七歲時,淮河兩岸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