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6部分

府縣招撫,對於具體情況他也僅僅是知道發生了什麼,具體為什麼會如此,以著鄭成功的性子大抵也是不會向他解釋的,如今唯有求助於陳文才能解答他的疑問。

“到達南京城下,大木有沒有為攻城做準備?”

“有的,據在下所知,原本大木是計劃攻城的,但是後來管效忠派人送了一封書信,說是韃子有法,堅守三十天城陷罪不及家人,所以大木就沒有發起進攻。”

“那就對了。”

張煌言的親與陳文在後世史書中看到的沒有什麼區別,剩下的就很好解釋了。

“這事情在下也是風聞,但事情很簡單,城內的韃子自稱顧及遠在北京的家人,所以希望大木展現仁慈,而他們正是利用了大木的仁慈,才達成了緩兵之計。可大木為什麼會如此選擇,竊以為此事有兩點原因。”

“從政治上看,大木這是做給其他韃子的官吏將校看,就像他在檄文中寫到那些,無論是漢人官吏、綠營將校、乃至遼東的陳漢軍、蒙古八旗,甚至是滿洲八旗,只要肯歸順,就可以既往不咎。這是在從政治上孤立對手,達到專力打擊韃子統治集團的目的。”

“從軍事上看,大木的軍隊先天不足,兵種搭配失衡,騎兵太少。這不光導致了軍隊預警範圍太小,很多正常的戰術都無法使用。更重要的是,在戰場上,大木不可能每一次都指望韃子用騎兵去撞他的鐵人軍,所以在鎮江之戰後,能不戰便不戰,防止這個致命的缺陷暴露在更多人的眼裡。”

鄭成功身處福建,他與清軍交戰多年,始終在清軍在閩南、粵東一帶打著拉鋸戰。但是這些地方並不出產戰馬,他的戰績不差,但每次連戰連捷後總會有一次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慘敗,繳獲跟不上,所以他的騎兵部隊規模始終起不來,直接導致了兵種搭配的失衡。

鄭成功在鎮江大捷中單純使用步兵幾乎全殲了上萬的精銳清軍,更多的還是他對步兵尤其是以鐵人軍為核心的步兵戰術設計和使用上的才能才達到了這一成就。可是到了下次,清軍知道了鐵人軍不好打,騎兵機動力強,繞著去打那些薄弱的戰線,難道數量稀少的鐵人軍還能追著騎兵屁股去砍嗎?

“政治、軍事……”

陳文洋洋灑灑的將這些說了個明白,但聽者卻依舊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王江不提,技術官僚,理財行政是把好手,軍事上能不拖後腿就是好的。就連張煌言,其實際領兵的經和規模也都很小,更多的還是擔任監軍的工作,陳文講述的東西,政治上的他可以說是一點就透,但軍事上的內容就必須花時間理解了。

“輔仁,我記得你上個月進攻杭州時,蕭啟元那廝也曾用了類似的辦法,你就不在乎那些韃子日後會死戰嗎?”

王江的思路一如既往的偏到了別的地方,但這次卻正好是陳文接下來想要提及的一個問題所在。

“還是老問題,情況不同。我並不是說鎮江大捷不如喬司鎮大捷,對韃子產生的效果其實是一樣的,但問題在於我和大木的軍隊組成不一樣。”

“組成?”

“正是。”說了許多,陳文喝了口茶水才繼而說道:“我江浙王師起於大蘭山,如今鐵甲十萬,基本上都是招募自民間的良家子,降將雖然有一些,比如馬信、胡來覲還有即將在這次擴軍中入營效力的張洪德、康日升等人,但總體上降將的比例很低,絕大多數的將校都是我軍中從士兵一步步打拼上來的。”

這是實情,江浙明軍的內部凝聚力極強,軍中對士紳和其他明軍都抱有隱隱的敵意,這些都是源於這支軍隊的發展程。相較之下,鄭成功的福建明軍就完全不一樣了。

“大木起兵以來,收納了太多的降將,哪怕這些人中多有當年曾效力於其父的部將,但降將過多,導致了大木在主觀的傾向上更偏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