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章 甘蔗

,有認為起源於中國華南、西南南部的,但證據不充分。最沒有爭議的甘蔗起源地,是新幾內亞。

“柘”是蔗的舊稱,《楚辭·招魂》中有“胹鄨炮羔,有柘漿些”的句子,意思是,燉甲魚烤羊羔,再蘸上新鮮的甘蔗糖漿。聽起來就是頂級美味,這可能是中國關於甘蔗的最早記錄。

唐代以後江南地區甘蔗種植開始變得普遍,這個時候甘蔗的主要吃法仍是生榨蔗漿,此外被用於製作蔗糖。

今天中國蔗區主要分佈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等。今天在中原地區也有分散性大棚種植,如河南、河北等地,當然,一定不會少了山東。

據文獻記錄,歷史上新疆地區也曾種植過甘蔗。(《新疆的甘蔗種植和沙糖應用》·季羨林《糖史》第二編)據新聞報道,過去幾十年來,新疆多次引種,近年額敏縣又引進了廣西甘蔗,主要是用於鮮食的品種。

人們把甘蔗切成一段段,橫著埋在土裡,在合適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下,這些芽就會迅速長成新的甘蔗。

西方人嗜了一輩子糖但是卻從沒啃過甘蔗,很多地方只接受榨汁,這不全是講究人在意吃相的問題,影響飲食習慣的因素很多。

首先甘蔗基本只產於熱帶、亞熱帶,而且很多地方並不在意果蔗的專門種植。其實無論哪國,只要是在產地和產地附近,啃甘蔗都是件平常事。

在離產地遠的地方,食用習慣和農產品的加工程度關係變大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加工、運輸、販賣模式決定了消費者習慣怎麼吃它。

俗話說,順梢吃甘蔗——越吃越甜,產地之外的人卻很可能分不清那裡是根,那裡是梢,因為見到的都是切段的、削好的、甚至切塊的,榨汁的。

不同地方、不同生活形態的人們對於吃的繁瑣程度承受力也不一樣,這個問題更加複雜。

對於靠近產地的熱帶亞熱帶居民來說,如果面對的是切削好的甘蔗,榨成汁的甘蔗,好像已經損失了吃甘蔗大半的樂趣。

米雲印象中,甘蔗就是生吃吞嚼吐渣和喝甘蔗汁,最後分享一下甘蔗的11種家常吃法,喜歡吃甘蔗的朋友都可以看看:

1. 削掉黑皮後砍成小段

做法:

這是甘蔗最常見的一種吃法,可以是由賣甘蔗的老闆代勞,也可以是買回去後自己用削甘蔗專用的刀處理,在我們這裡愛吃甘蔗的人家中,幾乎都會有一把或是兩這種水果刀,在將甘蔗分成小段的時候還是需要一點小技巧的,那就是把兩邊的節頭給去掉,既可以從上邊開始吃,也可以從下邊開始咬,剩到最後就只是中間的一個節頭了,非常的方便,會這樣砍甘蔗的人必定是長期吃甘蔗,有著豐富的經驗為其他人設身處地的考慮。

2. 用軋刀紮成小截

做法:

這種方法在江浙滬比較常見,水果攤位上必備一把專門用到扎甘蔗扎刀,削皮之後紮成5厘米左右的小截,然後裝在袋子裡,就猶如是一大袋子的象棋子,吃起比較輕鬆,尤其適合小孩子和老人食用,只是用這種方法把甘蔗全部切小截後,一次性如果吃不完的話,密封在袋子裡非常容易產生黑斑點。

3. 烤甘蔗

做法:

把甘蔗烤一烤再吃的這種方法,悅悅還是小時候有吃過,那裡家裡都是燒煤爐,冬季全家人圍在一起烤火的時候,砍上一根甘蔗,開始吃的時候會覺得很冷,於是便放在架子上面烤一烤,在烤的時候就能聞著甘蔗香濃的味道,

把甘蔗烤至表皮微微發黃發燙的時候就可以了,不需要全部烤成漆黑,烤過之後的甘蔗吃起來口感更加的甜潤,味道更加的柔和,也更容易咀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