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用次貸買房子然後轉按的次貸借款可能根本不會存在,次貸的影響亦不會如此嚴重。

事到如今,那些議員無視當前的環境及前因後果,不斷立法監管次貸。難怪美國人叫議員是“製造法律的人”(lawmakers)”。

四、美國政府監管不力

政客的過失

無可否認,次貸風暴的形成是一大群人長時間違法交易的結果,要是美國政府嚴格監管,次貸風暴絕對不會出現。可以說,美國政府應管不管,不管的卻盡力去管。高風險次貸沒有監管,風險較低的優惠貸款卻管得死死的。

美國政客對高風險的次貸不聞不問,也是構成次貸風暴爆發不斷的原因之一,這又是美國的一個社會問題。美國人崇尚自由民主,對於任何政府監管都會抱怨。提出立法的議員必定受到排擠和非議。為此,美國的議員和政客面對社會問題時大多不聞不問,要到真正發生嚴重事件才出來講話,得到支援才會動議立法。

次貸貸款是自由社會的私人商業行為,有人肯放款,也有人肯借款,證券市場上有投資者肯買入以次貸為抵押的證券,政府立法監管就是粗暴干擾自由市場運作,阻礙經濟發展。政客雖然早知次貸危機的存在,但是礙於自由經濟原則而不便立法干預,他們只能等到危機變成災難時才能插手。

2007年年初,當次貸危機出現時,華盛頓的政客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伊拉克戰爭。傳媒和政客一樣,只關注觀眾和讀者關心的問題。政客更是隻關心選民關心的問題,次貸災難未出現,選民不關心次貸危機,順理成章政客也不關心,結果便錯過了化解次貸危機的最佳時機。

次貸問題比其它問題複雜,當需要政客插手時,骨牌效應已經出現。次貸危機出現後透過的一大堆法案,都是事過情遷之後的多餘舉動。即使沒有這些法案,濫批次貸也已經成為歷史,再也沒有人肯買入抵押債務證券,次貸放款人都主動地收緊信貸。至於那些救市救民的法案也是來得太遲,效果太微、無濟於事。

美國政府正視次貸問題的時候,才發現次貸對經濟體系的最主要破壞力,在於大量次貸債務為抵押品的證券大幅貶值。那些結構性投資工具SIV已經被投資者拋棄,整個以次貸債務為基礎的次貸系統已經崩潰。如果各大銀行及證券行以次貸證券的真實價值入賬,這些機構的來往賬目便全部出現資產上的鉅額減值。金融業倒閉潮將會一浪連一浪。正是這個原因,美國政府主動大力拯救銀行業和證券業,美國聯準會及歐洲央行連番大手注資。

美國政府甚至在2008年3月發行數以千億美元的國庫債券,給銀行業作為融資及准許使用已無投資者購買的結構性投資工具,作為取得國庫債券的抵押品。

即使美國政府採取如此大膽果斷的拯救行動,美國著名華爾街大戶貝爾斯登仍然在次貸風暴中倒下來,不少投資者的血汗因此而化為烏有。跟著倒下來的金融機構包括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美國保險集團、華盛頓互惠銀行等。

第八章 涉及次貸的各方實情(5)

政府默許負值攤還的次貸

負值攤還(negative amortization)方式是極高風險的次貸,政府竟然不加監管。要是美國政府在負值攤還次貸剛開始時,像香港出現十成貸款時那樣,金管局立即叫停,相信次貸風暴也不會發展至難以收拾的地步。

由於美國房市經過幾年的次貸推動,2005年開始,樓價急升至一般市民無法負擔的程度,次貸放款人和地產發展商為了多做生意,而使用負值攤還的方法,讓有興趣置業的人買入他們沒有能力負擔的物業,即是樓價遠遠超過置業者的購買力。透過負值攤還,供款人在供樓的最初一兩年,無需供本金及部分利息,這些欠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