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也更強一些,招兵時是能夠優先一些的。所以這些住在贛江下游的漢子除了在家種田外,時常也會來走一遭,賺筆快錢,有個縴夫的身份等招兵時也能優先一些。
驚歎於***風的改變,張煌言一行未走多遠,也迎來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官員。
南昌有俗語:“接官送府章江門”,此處來是官員上任接官、官員卸任送官必經的所在,這與府城內部西北方向多衙門有著極大的關係,從而甚至已經形成了一種慣例。
寒暄一二,迎候的官員就將張煌言往不遠處的章江門那邊請。不談張煌言此來本就是打算與陳文相商的,就算是禮節,自然也是要先往行轅拜會的。
張煌言回了一禮,略盡禮數,抬頭望去,卻見不遠處聳立著一數層高的樓閣,上書著滕王閣三字,直接便吸引了他的注意。
“敢問貴官,這就是初唐王子安作《滕王閣序》的所在?”
“本兵博學多聞,正是此處。”
這個滕王閣就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初唐詩人王勃所寫的《滕王閣序》的所在,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傳世的名句。
“真的是這裡啊。”
張煌言遙遙看了看,便繼續策馬而行。進了章江門,未行多遠便是南昌縣的縣衙所在,南昌、新建二縣同城,不過新建縣的縣衙雖說也在府城西北,但卻偏德勝門一些,張煌言一行路過了此間便徑直的往城中前行。
經過了一年的恢復,南昌雖說距離恢復舊觀依舊還有一段不近的路要走,但是總體上卻是早已今非昔比。
張煌言一行走在路中央,路旁的百姓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對於他這個正二品的大員最多也只是瞅上兩眼,並無稀奇之色。
南昌乃是省城,但是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高官卻還是罕見的存在,但這裡卻是如此,百姓們忙忙碌碌的為生計奔波,腳步卻大多很是輕快,可見心上的壓力卻並非很大,更多是在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而忙碌。
若論富庶,當年前往杭州應考,那裡遠勝於此百倍,但張煌言知道,那卻已經是清軍入關以前的老黃了,於今時今日早已做不得數了。但是鎮江、松江府的上海縣他卻都曾去過,南京那邊也曾在城外盤桓,這些在明末可謂是富庶已極的所在,哪怕人流如織,卻總是從裡到外的透著一股子死氣。並不像這裡,哪怕兵禍的傷痕還沒有徹底撫平,但卻是無處不在的洋溢著生的氣息。
“不瞞本兵,王撫軍經營江西一載,勸農桑、薄徭役、立學校、興工商,各級官員在南昌露面多了,本地的百姓也就見怪不怪了。”
“原來如此。”
楚王好細腰,城中多餓死。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巡撫身體力行,下面的官員自然就更是盡心盡力,南昌民生的迅速恢復也就不稀奇了。
“王長叔本就是廟堂之才,本官在四明山時就曾有幸得見過大蘭山的興盛。能有如今氣象,絕非偶然。”
“其實,章江門這裡還好,廣潤、進賢等門比之此間還要更勝良多,本兵有時間可以去看上一看。”
這裡毗鄰官府,確實不是適宜於工商業聚集的所在,城內民生恢復自還是要從那些地方看起。只是張煌言沒想到,南昌光復才過去一年而已,就能恢復如許。尤其是看著那個會稽郡王府派來的官員的那股子驕傲勁兒,心中就更是驚歎。
“有時間,確實是要看看的。”
清軍南下,江南往昔的繁華和興盛一去不返。張煌言除了當年魯監國朝初起之時和最近攻略南京上游府縣,基本上都是在海島渡過的。無論是舟山,還是中左所,亦或是崇明島,都遠遠無法與這些大都會相提並論。
一路前行,所見的酒樓、茶肆高朋滿座,商鋪、貨棧中更是在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