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休整,唯有騎兵還在不依不饒的追著那些西南明軍。
吳登科久在贛西,他率領的豫章師始終是西線面對范文程和孫可望的擎天一柱,這個師一級單位更是因為要直面孫可望的威脅而在最早組建起來的。吳登科在贛西坐鎮的這幾年,並非沒有與孫可望出現過軍事衝突,但那也就是僅限於關城外的數十人規模的械鬥而已,像現在這樣的列陣而戰卻是從未有過,哪會想象得到這支強軍現在面對他們時會是如此的無力。
“主帥不一樣了,孫可望的內政能力極強,以著兩個窮省支撐幾十萬大軍,也是頗有才具的。但是指望他在指揮作戰上能有多大的建樹,卻也是不太可能的了。”
這場戰事,其強度不低,但是實際對江浙明軍的壓力卻要差上太多。主帥的能力是一個問題,但卻並非是決定性的。
“永曆七年的岔路口之戰,雖說對韃子也造成了不小的殺傷,但是秦藩主力損失甚眾,尤其是駕前軍,那些都是孫可望的核心武力。這幾年下來,晉王好歹還在兩廣打過幾仗,有勝有負,但是秦藩,呵呵,就打了一場常德之戰,還輸了。老兵比例下降嚴重,新兵訓練了幾年,並非不能上陣,但卻總是少了那份用血淬鍊出來的意志和用累累屍骨堆砌起來的經驗。”
軍隊訓練再好,沒上過陣,沒見過血,始終是要差上一個檔次。遙想當年,陳文之所以能夠迅速的在浙西站穩腳跟,說到底還是四明山殿後戰打出了氣勢,那時的南塘營靠著勝利來實現了軍隊戰鬥力的昇華,徹底凝聚了整體的意志,否則就算是再好的機會也未必能把握到的。
“再有就是指揮問題的存在,戰象和羅羅,這些都是西南王師賴以破陣的殺手鐧,要是本帥,總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點再將其釋放出來,而不是像孫可望這般平均的分給各部,妄圖全面碾壓。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說到這裡,陳文卻是嘆了口氣,並非是想到如果換個主帥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結果,而是說到底這些人也都是抗清的軍隊,如今卻因為上位者的野心而投入到不必要的內戰之中,實在是有夠可惜,尤其是那些戰死的將士。
“末將覺得,歸根到底,這些年西南王師在戰術上始終沒有一個進步,依舊是固步自封。就算是韃子,好歹也是跟咱們江浙王師打了幾年的仗,戰術上就算跟不上,但也是有所瞭解的,起碼一直在努力應對,而孫可望則連這個機會都沒有,戰法上還如此強調個人武勇,對上咱們江浙王師,也只有這死路一條。”
陳文多年來與清軍交戰,代差的存在使得雙方的力量等級終究是存在差距的,西南明軍在永曆六年時雖然戰力強悍,但那也只是面對清軍而已。況且孫可望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卻還是妄圖靠著戰象、羅羅來對抗江浙明軍這支準近代軍隊,被近代化的浪潮淹沒也是沒什麼不正常的事情。
馬信將心中所想一一道來,眾將也是紛紛表示了認同。江浙明軍從永曆四年開始,沒有一年不在戰鬥,少的時候一次大型會戰,多的時候半年就打上一次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軍隊不斷的戰鬥,不斷的獲得勝利,在積累戰鬥經驗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革新戰法,使軍隊的戰鬥力越來越強。由此一來,此消彼長之下,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以末將之見,就算是那位晉王來了,對上咱們江浙明軍如今的戰陣,也只有一個敗字可寫。北伐中原,光復漢家江山,說到底還是要看咱們江浙王師,還是要看咱們大帥!”
第五十二章 成王敗寇(下)
洋洋灑灑,馬信的一番話當即就引起了大帳中的眾將的連聲稱道。江浙明軍是他們效力的軍事政治集團,每個人都是從微末被陳文一步步簡拔而起,就算是馬信在浙江的綠營裡當年也就是個沒有大官兒作靠山的尋常武將,現在他們都是麾下數千、上萬的名將大帥,江浙明軍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