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舊不依不饒地求教。無名人於是說:“你遊心於恬淡之境,清靜無為,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夾雜私心成見,天下就可治理好了。”

從這個寓言裡,筆者領會到的是,道家思想還是以修身養性為最高最重要的目標,治國之術不過是末節,但道家也並非不知不通治國之術,道家的治國之道就是順應自然。這是道家或者說黃老之術的一個很獨特的政治思想。

漢相曹參,同漢高祖和蕭何原來都是秦朝的小吏。後來跟著漢高祖起兵,立了功。他聽說有個叫蓋公的“善治黃老言”,也就是奉行道家的治國理論,於是他派人把蓋公請來,給蓋公修了一座豪華別墅讓他住,以便隨時請教。《史記》中說“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曹參深得此道精髓,等他當了漢相後,他並沒有按官場中的慣例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制定“宏偉”藍圖,辦幾件形象工程。而是遵照道家的“無為”之說,老老實實地按照前任蕭何的規章來辦。這就是所謂的“蕭規曹循”。

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2)

這“蕭規曹循”說來容易,但即便是現在,做起來也不容易。新領導上任,往往喜歡推翻原來的計劃和做法,不然怎麼顯得自己有領導水平。就像一個笑話(不僅僅是笑話,現實中也實有此類事)中說的,某村有一塊地,上屆村官規劃是百畝魚塘,但剛挖好養了幾天魚,換了一個村官。他說要建成百畝桃園,於是填平了種桃,桃剛種好了,就要結桃了。又換村官了,這個又要辦成奶牛場,養奶牛,這樣折騰來折騰去,不知浪費了多少納稅人的錢財。但不折騰,如何出“政績”?

當然曹參也不是完全的無作為,史書中說:“參為相國,遵何之政。擇郡國吏謹厚者則除為丞相史,其文刻深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東漢荀悅撰《前漢紀》)從上面這幾句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曹參對官員的選拔是很慎重的,選擇忠厚謹慎的人當官,巧嘴滑舌好浮華的人都被炒魷魚。其實這正是最重要的地方,國家的腐敗和滅亡往往就是從吏治的敗壞而開始的。曹參做好了人才選拔工作以後,他怎麼做的呢?他並沒有像諸葛亮一樣事必躬親,沒有說過整夜裡批改檔案什麼的,倒是整天喝酒取樂。剛繼位小皇帝孝惠帝(歷史上叫惠帝的都不怎麼強,不是傻蛋笨蛋,就是倒黴蛋)劉盈沉不住氣,把曹參叫過來說,老丞相你為什麼不辦公啊?是不是覺得我年幼無知,你就偷懶啊?曹參說:“請陛下自己想想,您和高帝(漢高祖劉邦)誰更英明神武呢?”惠帝當然說:“我怎麼敢跟先帝相比!”曹參又問:“那陛下您看我跟蕭何誰更賢能呢?”惠帝說:“依朕看,您好像比不上蕭丞相。”於是曹參說道:“陛下您說的是,高帝與蕭丞相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明確完整的法令。陛下您垂衣拱手、無為而治,我等臣工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惠帝一聽,頓時無言以對。想想曹參的話,覺得非常在理,於是說道:“好,您去歇息吧!”

曹參這段話並非是完全敷衍小皇帝,我們看一下曹參這種“無為而治”的效果,史書寫道:“民歌之曰:‘蕭何為法。斠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因寧謐’。”(《前漢紀》)百姓安居安樂,漢代的經濟有了極大的發展。後來竇太后和文景二帝也都喜歡屬於道家的黃老之術,使得漢朝當時的經濟高速發展,人民也幸福奔小康。雖然漢武帝驅逐匈奴,橫行漠北,更讓後世的人們稱頌,但他憑藉的卻是文景之治給他攢下來的老本。而且就普遍百姓而言,生活在文帝時比生活在武帝時恐怕要幸福得多。怪不得中國有個成語叫“偃武修文”。

但歷代的統治者都喜歡自己的權力越大越好,道家的思想對其卻是抵制的。所謂最能滿足統治者權力慾的學說儒學就佔了上風。儒家就講究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