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詩書,坑術士。
焚詩書,坑述士。”
——分別展示了“術士”與“述士”的字形。
孔子:?什麼意思。
【在西漢以後,稱為“焚書坑儒”。或云為秦始皇焚燒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孔子一聽“四百六十餘人”。
他先是呼吸一滯,緊接著長長地嘆出一口氣,內心開始有些煩悶不已。
那可是四百多條人命!!
[孔子:苛政猛於虎!嬴政給我出來!]
雖說不清楚“犯禁者”是何含義,但孔子最近在彈幕上發言發得多了,也就沒那麼拘束了。
如果有想說的話,大家都會直接發言。
某一時空的嬴政正在與李斯、韓非一起看天幕的影片,這時候的他還是一名秦王。
嬴政:“……”孔子好激動啊。
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韓非出使秦國。他與韓非、李斯,之前還在說儒家的事情。
韓非表示:“孔子學說為五蠹之首。”
“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他們法家並不贊成儒家。
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在《五蠹》中表示學者、言談者、帶劍者、患御者、商工之民,是社會上的五種蠹蟲。
這五種,各自代表了儒家、縱橫家、遊俠、國君左右親近的人、商工之百姓等等。
韓非:孔子學說是蠹蟲!!
這邊秦王政與法家的韓非、李斯在一起,另一個時空的秦孝公,身邊則是法家的商鞅。
商鞅是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覺得孔子的學說,與法家的“農戰”思想相對立,將會導致國家“必貧而削”。
實際上,商鞅輔佐秦孝公變法——
已經提出過焚書的建議。
韓非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也知道這一點,故此他在《韓非子·和氏》裡寫道:
“商君教秦孝公以連什伍,設告坐之過,燔詩書而明法令……”
秦國長期奉行的是法家的路線,“焚書”這項政策,也自有其思想的淵源。
至於法家與儒家以外的人——
諸子百家之中,除了對孔子及儒家稍稍抱有些許的同情以外,他們還在擔憂自己的學說。
雖說“焚書”後面跟著的是“坑儒”。
但是,會不會跟他們也有關係呢?比如焚書所焚的,非惟儒家一家之言?
墨家鉅子隱隱有些擔憂。
縱橫家、陰陽家,隱隱有些擔憂。
莊子漫無目的地行於山中,雖然看見了天幕之上的異象,眼中卻也看見了枝葉盛茂的大樹。
伐木之人,停在樹的旁邊。
然而卻並不砍伐這棵樹。
問之則說:“無所可用。”
——沒什麼用處啊。
莊子感慨:“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這棵樹,憑藉著它的不成材而可以終享天年。而他莊周,將會處於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一邊行走,一邊施施然看向天幕。
“一龍一蛇,與時俱化,
而無肯專為。”
“一上一下,以和為量,
浮游乎萬物之祖。”
【據考證,“焚書”應是可靠的史實,其史料來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