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2部分

的上下打量著趙武,眼睛中露出了鄙視的神情。叔向知道老師這次出醜了,趕緊上前解釋:“執政,一頓飯兩隻雞,那是王室規定的卿大夫該享受的權益,不僅齊國做如此規定,列國諸卿都差不多享受相同的工作餐。”

叔向已經插話了,趙武依舊不覺悟,他隨口追問:“一頓飯兩隻雞,吃得完嗎?”

叔向嘆了口氣,趕緊解釋:“執政,你確實沒有吃過咱晉國卿大夫的工作餐,這並不奇怪,天下各國中,唯獨我晉國對這份工作餐執行的並不嚴格。主上自從擔任正卿以來,飲食從來都是自家的家臣照料,所以不知道這份規定,也是理所當然。”

叔向後半段話,是向晏嬰解釋原因的。晏嬰目光一閃,馬上醒悟了。聯想到趙武母親趙莊姬的神秘死亡,聯想到晉國正卿欒黶,以及先元帥欒書的非正常死亡,晏嬰明白了。

晉國正卿之間的爭鬥非常慘烈,在先後數位正卿、包括一位氣焰囂張的公主(趙武母親)神秘死亡的情況下,諸位正卿上朝,誰還敢吃別人準備的飯菜。所以卿大夫的工作餐制度,在晉國等於被廢除了。趙武是趙氏孤兒,趙氏家族自然要嚴密保護他們唯一的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下,趙武從來不知道有工作餐這回事,那也是理所當然了。

晏嬰想通了,那一邊趙武也想通了,他首先想到的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據說廉頗六七十歲了,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古人如實記錄下廉頗當時的狀況,不是誇大,而是這年頭,人類還帶有一絲“動物性殘餘”。

據說老虎飽吃一頓,能夠十天半月不再進食;狼一旦吃飽,也能七八天不用進食。而虎狼的食量都非常驚人,一頓飯能夠吃光一頭小羊。虎狼尚且如此,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想必也具備更多的“動物性”。

在原始社會中,食物很難獲得,一旦捕獵成功,原始人都顯露出大胃袋,一頓飯能夠吃下現代人難以想象的食物。然而,飽食終日,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所有的體能都用來消化了。吃飽後的虎狼會昏昏入睡,人也如此,幾乎懶得移動。當然,這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胃袋裡裝滿十幾斤肉食,人的行動自然笨拙而緩慢。

這種笨拙與緩慢是非常危險的。但原始社會,生存競爭就是對食物的獲得。偶然獲得了食物,原始人自然要一次吃個飽。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其競爭物件逐漸從大自然轉移到人類。而農耕技術與畜牧技術的發展,使得食物不再緊缺。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過去飽食一頓,撐大胃袋,會讓人的行動過於遲緩,遲緩的人則成為同類獵食的目標,在生存競爭中慘遭淘汰。

於是,在接下來的生存競爭中,優勝者都是時刻保持行動敏捷,精力旺盛,思路敏捷。在這種狀況下,進食已經從物種最重要人生目標,轉換成次要的,或者無關緊要的,僅僅為了維持體力的一種生存需求。於是,過度飽食成了危害生存的習慣;於是,人們不得不由一天吃兩頓飯進化成一天吃三頓飯,透過少吃多餐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到了現代社會,一天五頓飯已經成了百分之七十的人類的日常生活規律。其中,“午間茶”是地球社會里,工會以法律形式強制工廠主提供的連續工作期間,短暫休息時的免費福利,而夜宵則是大多數午夜加班者的加餐。

人類的飲食規律就是這樣進化的。所以在春秋時代,卿大夫一頓飯吃兩隻雞;廉頗一頓飯吃一斗米、十斤肉,並不是多麼駭人聽聞的事,這只是說明他們是春秋平常人。但對於這個飯量標準,趙武謹謝不敏。他現在一天三頓飯,偶爾加一頓宵夜,覺得自己吃得挺自在的。如果讓自己一頓飯吃兩隻雞……那已經不是享受,是一種折磨。

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官新景象

想通之後,趙武臉色平和,他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