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望過去,晏嬰也臉色平和,見到趙武望過來,晏嬰露出了一個微笑。那是相互理解的搬笑,兩人都沒有尋找話語解釋。
這時候,中行吳的軍旗已經行進到凱旋門旁,軍旗穿越凱旋門的時候,依據穿越棘門的慣例,中行吳計程車兵將軍旗水平放置,表示己方開始堰旗。緊接著中行吳的戰車轟隆隆駛到趙武車首,後者解下隨身佩戴的寶劍,雙手遞給趙武:“上軍佐,領上軍全部戰勝回國,遵令解劍,請元帥校驗。”
趙武微笑著接過中行吳的劍,後者馬上又扯著嗓子問:“元帥,我聽說國內又在集結軍隊,我還聽說代國犯我邊境,中山國餘孽企圖復國。我上軍佐靖求元帥同意,命令我上軍再戰東北。”
趙武嘆了口氣:“上軍佐,你若是早來片刻就好了。”
現在,晉國國內最適合做打手的是誰?就是眼前的中行吳。當日,中行吳的父親中行偃聯手與範匄逼壓齊國。今日這種情況下,如果中行吳知道楚國使臣膽敢拒絕參加入城式,恐怕不等趙武指示,他巳經咆哮著、揮舞著劍衝楚國使臣衝過去。沒有了中行吳,趙武很寂寞。旁邊的張趯、祈午、叔向,都是一群文化人,對人彬彬有禮的,老喜歡充當個貴族,把貴族禮儀當作不可冒犯的天條,連做個打手都不適合。
面對中行吳的粗嗓門,叔向趕緊插入:“上軍佐,我們正在變革軍制,出戰的事情還是等一等吧!等到秋季秋收之後,元帥自有安排。請上軍佐先去太廟祭告先祖、先君,然後整編軍隊,才能談到重新出戰的順序。”
晉國新調整後的官職已經完全脫離了正常歷史,連稱呼都增加了許多新詞,職責也進行了調整。它們分別是:中軍將、第一執政、元帥、執政府首相趙武;中軍佐、第二執政、副帥、執政府次相韓起;上軍將、司徒(圭管徵發徒役。兼管田地耕作與其他勞役),兼西部防區總督魏舒;上軍佐、司馬(相當於國防部長)中行吳;下軍將、司寇(相當於警察總監)範鞅;下軍佐、寇佐(因智盈不能到任,特設立這一司寇,佐官,屬於榮譽職務),兼南方防區總督智盈;
左行將、御史(管理文書及記事的官員,相當於秘書長)張趯;左行佐、中尉(以選任賢能,撥舉官吏為職責,相當於組織部長)析午;右行將、田部史(徵收租稅的官吏相當於稅務總局局長)粱丙;右行佐、司過(監察官員,相當於紀檢委或監察部長),兼北方防區總督趙獲。
除此之外,還有些亞卿的位置,比如內史(職掌國家租稅、錢穀與財政收支,相當於財政部部長)、執政府首席常務官叔向;司市(主管商業發展,相當於商務部部長)、執政府常務次官戚林父(孫林父);宦者令(宮內侍者的長官,管理內廷事務及宮廷保衛,相當於首都警備司今)樂王鮒……
中行吳掃了一眼趙武身邊的卿大夫,新增加的卿都在場,除了祈午。將目光從張趯、趙獲臉上掃過,中行吳挺了挺胸膛,不屑一顧的說:小輩們哪裡知道統領大軍進行國戰的奧妙,如果元帥提撥的都是這些人,不如讓我中行吳替元帥再戰東北。”
趙武招手:“上軍佐還是回家看看吧!……”
中行吳急切的插嘴:“雖然說我中行氏出戰一年,家事確實顧不上。但我中行氏是中途參戰的,元帥已經整整出戰了兩年,昔日大禹治水數十年不回家也是常事,在這種情況下,若我中行氏不出戰,難道輪到魏家小子?”
中行吳說這話是有原因的,晉國的國力如日中天,件隨著軍事化的改革,用晉國那些武裝到牙齒的近代士兵,群毆處於青銅器時代末期的夷狄士兵,簡直是一種虐待他人的快樂。尤其是代國、中山國毗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