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涉及的已經不是學術問題而是人品和操守了。
--------------------------------'1'【《三朝遼事實錄》卷十“經臣言邊兵善走也,即殺不能止,況大勢散,誰復為殺者。”】
'2'【《三朝遼事實錄》卷十“故為兩城以固其心。”】
'3'【《三朝遼事實錄》卷十“而實置之死以勵其必死之氣”】
'4'【《三朝遼事實錄》卷十】
'5'【《三朝遼事實錄》卷十】
'6'【抵關,詰在晉曰:“新城成,即移舊城四萬人以守乎?”在晉曰:“否,當更設兵。”曰:“如此,則八里內守兵八萬矣。一片石西北不當設兵乎?且築關在八里內,新城背即舊城趾,舊城之品坑地雷為敵人設,抑為新兵設乎?新城可守,安用舊城?如不可守,則四萬新兵倒戈舊城下,將開關延入乎,抑閉關以委敵乎?”曰:“關外有三道關可入也。”曰:“若此,則敵至而兵逃如故也,安用重關?”曰:“將建三寨于山,以待潰卒。”曰:“兵未潰而築寨以待之,是教之潰也。且潰兵可入,敵亦可尾之入。今不為恢復計,畫關而守,將盡撤籬,日鬨堂奧,畿東其有寧宇乎?”在晉無以難。《明史孫承宗傳》】
'7'【大學士孫承宗奏:“……臣時執偏見謂經臣議誠然,獨是八里為兩城,而舊城之坑壕空營當在三里之外,而新城之守卒法當四萬。則四萬之退步跟將及之,而一不戒,將城下之備盡為我設,北山南水既無旁出,而賊方擁此四萬於舊城之下,開關延之不可,閉關謝之不可。將城上之備,又為我設,而城中驚潰無問也。經臣曰:于山建山寨三,以為退守計,而三道關俱可入。蓋法雲,置之死地而生。經臣言邊兵善走也,即殺不能止,況大勢散,誰復為殺者。故為兩城以固其心,而實置之死以勵其必死之氣,臣遂無以應。”《三朝遼事實錄》卷十】 。。
第三章 大能們的想象力
另外,為了將忽悠進行到底,《明史》在這裡的敘述,除了篡改,還作了必要的裁剪。御用文人們在寫史文的時候,把修“八里鋪重城”的由來直接給掐掉了,這一手的效果是讓許多後世研究者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修“八里鋪重城”,以至於許多同學為此冥思苦想出了各種稀奇古怪的理由:
1、因為王在晉膽小,怕外圍陣地修遠了逃跑不方便,所以只在八里鋪修城:
金庸:“……聽袁崇煥說要在關外守關,想想道理倒也是對的,便主張在山海關外八里鋪築城守禦。他一定想,離山海關太遠,逃不回來,那怎麼得了?袁崇煥認為只守八里的土地沒有用,外圍陣地太窄,起不了屏障山海關的作用,和王在晉爭論,王不採納他的意見。”'1'
點評:如果王經略真的膽小,怕逃跑困難,那他完全有極正當理由可以不去守外圍,因為他是統帥,並且職權範圍涉及關內關外,而朝廷給他配的又是尚方寶劍(不是訊息樹),所以斷然不會強制他去外圍放哨的。
創意指數★★★☆
2、因為山海關沒有使用高壓電網,感覺很容易被攻破,用嘴啃都行,所以要修築重城:
當年明月:“光守山海關是不夠的,因為一旦山海關被攻破,京城就將毫無防衛,唾手可得。雖說山海關沿線很堅固,很結實,但畢竟是磚牆,不是高壓電網,如果努爾哈赤玩一根筋,拼死往城牆上堆人,就是用嘴啃,估計也啃穿了。”'2'
點評:王在晉顯然沒有見過高壓電網,所以就無法透過與高壓電網防衛能力的對比而得出必須修築重城的結論,再說用嘴啃也是不現實的,後金士兵雖然善於在城牆上打洞,但也得藉助工具,他們畢竟不是穿山甲。另外,袁崇煥一當督師,後金就打到北京附近,並攻佔了山海關以